返回

2021-09-22

中秋,到郊外赏月去

作者:童如珍 时间:2021-09-22 阅读:238


   自古以来,中秋赏月就是一件轻便、高雅、清欢之事。可如今住在城里,与月亮的谋面,总是在逼仄的楼缝间一忽而过。赏月,倒成了奢侈之欲。
  于是,去年的中秋,太阳刚落山,我便驱车携家人直奔郊外。最终,欣然度过了一个“与星耳语、对月吟歌”的中秋之夜。
  找一空旷草地,铺上布垫,摆出月饼、水果与饮品。然后,盘腿而坐,静等月亮从东方升起。白天的阳光热辣,夜幕降临时,地面一股氤氲之气,袅袅腾升。摸一把身边的草叶,凉润湿滑,手上沾满露珠。
  不经意间,月亮从地平线探出身来,像刚出壳的小鸡。先露出眉目,接着用力地向上蹬脱,最后“嚯”地蹦跳出来,红扑扑,又大又圆,如胖娃娃的脸,煞为可爱。慢慢的、慢慢的,它由红变白,由大变小,由暗变明,渐渐跃升。
  我对月亮的认识除了它的知性外,还有它的实用。小时候,与伙伴夜间玩耍时,有月光引路,方便。之后,务农出工打夜班时,有月光照明,省了马灯。另外,露宿时,仰卧望天,有月亮作伴,不寂寞。不过,现在我两岁半的外孙见了它,“哇哇”惊叫。肯定,这个陌生的天体,让他在新奇中有些错愕。我知道,这时候若跟他讲天文之类的知识,必定白说。只能复制当年我奶奶教我的那套说辞,什么月公公呀,嫦娥呀,玉兔呀等,这些古老而神奇的传说,让我们的童年充满希冀和幻想。月亮,则在心底里打上了美妙的烙印。
  半空的月亮,皎洁明净,周遭的星星,莹莹闪烁。夜的宓静,让虫鸟的叫声格外动听。这时,你久久的盯着星月,仿佛内心在与它们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与物的交流无须思考,不会厌倦,带来的全是愉悦与轻松。犹如手机里播放的音乐和野外的天籁之音,让你的思绪飘渺飞扬、天马行空。
  赏月,实际上就是赏心。古人的“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是托月寄思、借月抒怀,其中的忧愁、企盼、思念等情感,月亮充当了最合适的载体。当今的我们,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无须月亮承载这些功能。我们更多的是欣赏月亮的光洁美丽,还有圆圆满满的寓意,以及涤荡心灵、抚慰情志的良方妙剂。
  月光下,家人团聚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饼,畅谈当今的幸福和美好的未来。这种感觉,挺好!
  今年的中秋,继续,到郊外赏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