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海田“软”石榴亮出“硬”实力
作者: 时间:2021-09-26 阅读:419
威宁:海田“软”石榴亮出“硬”实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莹 晏海艳
“我的石榴品相好,味道甜,专家测试过数据!微信,抖音都可以订购,全靠口碑不愁销路。”说起自己的石榴,威宁哲觉镇海田村的国朝周满脸喜悦,他自豪地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客户的订单信息,“你看,才有北京回头客找我订了五十件!”接到订单采摘装箱,快递送出村,凭着果大皮薄、含糖量达百分之十八的硬实力,海田软籽石榴就这样走出大山。
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威宁哲觉镇海田村,成片的石榴树映入眼帘,一人多高的石榴树,硕大饱满的石榴果缀满枝头,果农手持剪刀正忙着采收。说起石榴,国朝周最有发言权!他是海田村里第一批种植软籽石榴的农户,到今年是第六个年头。2015年,国朝周经朋友介绍,从云南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苗尝试种植。不会种,就自己跑到云南学技术,经过几年的自学摸索,熟练地掌握了软籽石榴种植管理技术,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三年的试种,石榴终于迎来大丰收。“今年的亩产量在3000斤左右,亩产值3万余元,毛利润肯定超过100万。”国朝周自豪地说。
在国朝周的石榴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石榴,装箱备车发货。软籽石榴种植不仅为海田村优化种植结构注入了新动力,还解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段时间是销售旺季,国朝周家每天都要请二十多人负责套袋、采摘、装箱等工作。
对于附近村民宋春伍大姐来说,国朝周的石榴基地让她有了务工的好去处,“每天80元,套袋,采摘,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离家近还可以照管家务。”
在国朝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开始科学种植石榴,海田石榴的品牌也越做越大,据海田村副支书国厚昆介绍,海田村所引进种植的是突尼斯软籽石榴,对气候、海拔、土壤要求极高,而海拔约1600米高的海田村正是软籽石榴生长的最佳区域。成熟后,果大皮薄,每个果重约为500克,最大可达1100克,含糖量可达百分之十八。海田村现有141户种植软籽石榴,全村共1231亩,挂果400余亩,盛产300余亩,盛产期每亩收益3万余元。村民对发展石榴产业的信心十足。国厚昆表示,下一步,他们准备发展石榴深加工,做石榴酒、石榴汁等,进一步打响海田石榴的品牌,走绿色发展之路。
海田村的软籽石榴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临近的村寨也开始学习,记者采访时就遇到前来取经的马桑林村驻村书记岳刚,据他介绍他们村2018年开始种植软籽石榴,有700余亩,今年刚刚才有100亩的石榴树挂果。他经常来海田村找国师傅取经,希望学会更多的技术,能带领村民种出石榴精品。
据哲觉镇副镇长管仕鹏介绍,除了海田村、马桑林村,近年来,哲觉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软籽石榴精品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软籽石榴已经成为哲觉镇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现在全镇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其中2000余亩已挂果,年产优质成品果600余万斤,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种石榴,海田等几个村都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山地,种植软籽石榴,再招收进行了土地流转的群众进基地务工。进行了土地流转的群众在石榴基地内可以实现“一地生两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租金”;再到石榴基地务工,拿到“薪金”。
“软”石榴亮出“硬”实力,让农户收入年年提高,日子就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