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0-14

威宁县凌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种出富民路

作者:张付全 时间:2021-10-14 阅读:219


 

采摘红菜苔

  金秋十月,走进位于海边街道黄仓社区的威宁县凌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豌豆尖发出嫩芽,红菜苔长势良好,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为巩固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威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优惠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进行扶持。得益于此,原本种植规模不大的威宁县凌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渐在蔬菜种植中尝到了甜头,开始在蔬菜种植上大展身手。
  威宁县凌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秦鹏说:“我们合作社是2011年成立的,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只有四五十亩的规模,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多亩的种植面积,现在温室大棚已经建到近300个了。”
  一个个合作社的建成,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销售不发愁。同时,通过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品牌效益逐步凸显。
  秦鹏说:“以前我们种植的品种很单一,今年我们又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比如红菜苔、茼蒿菜、香菜等,香菜和茼蒿菜销往广东和重庆等地,总的来说收益非常可观。”
  威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创新经营方式,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搭建农民与市场有效衔接的桥梁作为产业精准带动的重点,实现了农户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市场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之下,群众得到的实惠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基地里,务工群众仔细算起了经济账。
  务工群众陈朝粉说:“我在家里带两个孙子,把家里的事做好,我就来在基地务工,计时一天80元,计件一天能做100左右,基地离家近,挣钱顾家两不误。”
  和陈朝粉一样,在基地务工的群众秦庆燕乐呵呵地说:“我老公在外面打工,我在家带着孩子读书,平时就做家务、喂牲口,种点庄稼,闲着的时候来基地务工,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离家不远又可以挣钱,挺好的。”
  据了解,威宁县凌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起步的几十亩,到现在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用工量也从原来的几百人次扩大到近1万余人次,积极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资金活起来、农民动起来、产业旺起来、生活富起来。
  秦鹏说:“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解决更多群众就业问题,带领更多群众稳定增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