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五年,改变的不只是时光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1-10-25 阅读:480

威宁朝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VR全景
一个人的幸福,会自里而外,不自觉地散发开来,影响着身边的朋友;一个城市的幸福,会从每个角落,让外来的人们由衷的感叹。一个人的幸福大抵如此,一个城市的幸福亦然,正是一个个幸福的你,构成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最闪亮的名片。
过去的五年,是威宁历史上发展最快、人民幸福指数最高、人民满意度最好的五年。过去的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古老的乌撒大地容光焕发,居住环境日新月异,全县160万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战贫、战疫、战灾,党员干部勇担使命、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彰显了威宁儿女坚韧向上的基因、担当实干的秉性、真诚质朴的底色,形成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汇聚了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
1
回首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历史在回望与对照中显得更加深刻,未来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如果时间回到五年前,刘高敏大概做梦都没想会成为城里人,更没想到每月的收入会突破上万元。
五年前,刘高敏还居住在老家威宁县石门乡年丰村,距离威宁县城差不多200公里路程。公公婆婆常年患病在身,夫妻俩四处奔波挣钱,仍难以撑起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一家人居住在漏雨又漏风的土坯房里。
改变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刘高敏一家搬进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夫妻俩东拼西凑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味道纯正,生意非常好,一天毛收入上千元。于是刘高敏夫妻又开了一家分店。刘高敏夫妻挪穷窝,实现了拔穷根,她高兴地把包子铺命名为“圆梦包”。
刘高敏的幸福,并不是个案。五年来,威宁共完成10.54万户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66万人,其中搬到县城6.24万人,因此,2020年威宁还被评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2
五年时光,弹指一瞬。“十四五”规划已开始布局,威宁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翻开曾经的报纸,《农民书记”李大奎》一文这样写道:2017年4月,毕节市政府办公室干部李大奎,转战到全市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威宁县新发乡龙滩村担任第一书记。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停颠簸,山风从悬崖边“呼呼”飚来,4个多小时后,李大奎来到村委会,他看到的这样的情景:一扇开裂的木门,满院子杂草杂物,雨水透过屋檐滴滴答答地在地面打出了一排小窝坑,青苔满布。
“这哪里是村委会,简直就像丐帮总舵。”李大奎心里拔凉拔凉的。第一晚,他在村委会打地铺度过。
五年过去了,龙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油路像玉带从村庄延伸出去,连通了山外的世界。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村委会已是一幢漂亮的小洋楼。龙滩村人民依靠种植石榴、小黄姜等产业实现了奔小康的梦想。
龙滩村只是五年来威宁巨变的一个缩影,全县41个乡镇(街道)627个村(社区),全部旧貌换新颜。
五年来,威宁实现3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6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34.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威宁创造了全省减贫人数最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县城规模最大、补齐“3+1”短板体量最大、乡村基础设施覆盖最广、实施完成产业供水工程难度最大、同心战贫最精彩的县级“七个之最”,打造了贵州减贫事业的威宁样板,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威宁篇章。
3
这五年,是威宁经济腾飞的五年,也是威宁形象不断提升的五年。这五年,脱贫攻坚让许多群众梦想变成了现实,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幸福人生。
以前的威宁,县城仅限于老城区街心花园馆子街一带,走出南门前和北门客运站,就到了城外边。离街心花园几百米之遥的开发区就是当时全县最好的路段。
翻开报纸,《小住房大变化》一文这样写道:2009年9月,威宁三中老师王成林一家利用首付房款购买了阳光海韵小区120平方米商品房。当时阳光海韵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建成,下楼买菜做饭都不方便。
10年过去了,威宁新城区早已从阳光海韵往两边延伸。周边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城市也有了现代化的样子。越来越多家庭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小区。威宁城市骨架路网纵深推进,新建及改造完成凤山大道延伸段、江北路、乐隐路、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道路、广园路、荷叶路、环城路等14.6公里;建设环五小道路、货场路中段和普朝路东段等1.9公里,完成滨海大道人行道改造4.5公里。
如今,威宁正在规划形成“一核、一圈、两群、三轴、四片区”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城镇棚户区改造住房数量自2015年的0.73万套增加到2020年的1.678万套;城区面积从2014年底的23.69平方公里增加到36.4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34万人,城镇化率达48.47%,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全县有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4
“忆往昔,泥土墙,茅草房,支口锅来铺张床;到如今,小青瓦,白粉墙,真皮沙发弹簧床。”这是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的变迁史,也是威宁广大贫困农村家庭的变迁史。
贵州山区有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总结起来就是:气候恶劣、环境恶劣、人又太穷。外地人有“纳威赫,去不得”的说法,而威宁地处贵州西大门,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交通落后,更是这三个县最穷的地方,外地人最不愿去的地方。
记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威宁人,对威宁的变化感受更深。2014年,记者从威宁县城到120公里外的石门乡采访,当时326国道已是一条重新新修过的水泥路,但从威宁开车到石门最少要三个小时。因为遇到大雾天气,当天从威宁一路颠簸到石门整整用了5个多小时,完成采访任务已经天黑,不得不留宿石门乡,第二天才返回威宁。
2018年都香高速通车后,特别是中水到石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后。记者再次到石门乡采访,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便捷的交通条件,这是五年来广大威宁人民感受最深刻最直接的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威宁建设骨架路网1059公里、循环路网1301公里、通组公路5293公里、乡村公路提质改造792.3公里,打通了农村道路“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实施人饮工程2112处、巩固提升工程34处,历史性解决了1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威宁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7.83亿元,经济总量从全市第六位跃居全市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2154元增加到33027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6945元增加到11241元,创造了威宁发展的“黄金十年”奇迹,提升了威宁的地位和形象。

丰收的喜悦

威宁朝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VR全景

都香高速威宁北枢纽
5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值得期待。
未来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威宁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大潮,加速积蓄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五年,威宁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市委“11345”和县委“1234”总体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持之以恒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未来五年,威宁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威宁高质量发展,全力把威宁建设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地,高原山区县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的示范地,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示范地,谱写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威宁新篇章。
未来五年,威宁将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攻坚行动”、“五大产业”攻坚行动、“五大创建”攻坚行动、“五大名片”攻坚行动、“五大驱动”攻坚行动,合力奏响推动威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丰收的喜悦

威宁朝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VR全景

都香高速威宁北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