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0-25

威宁:教育保障“触动”发展新篇章

作者:陈志垚 赵伟 时间:2021-10-25 阅读:403


 
搬迁学生在认真听讲


石门乡新中小学学生大课间。(王纯亮 摄)


威宁十一中开展大课间活动



威宁十一中开展大课间活动


“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10月22日,记者顺着通畅有序、宽阔整洁的道路,穿过一幢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来到绿树成荫、群峰环抱的威宁县第十一中学,听见学生大课间活动这样唱到。
  “我们学校的环境优美,教室明亮、操场宽敞,老师和同学都特别热情友善,我非常喜欢这里。”谈到对学校的感受,该校八年级的邓羽馨同学赞叹道。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教育学校之一,该校目前有55个班级共3490名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属易地扶贫搬迁进城的。
  搬迁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2018年前,邓羽馨一家五口人还居住在羊街镇深山里,那里山高坡陡、山路崎岖,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2018年底,她们全家搬进县城,从此告别了家乡的老房子,同时也告别了那条让她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上学路。2020年9月,她进入了家门口的威宁县第十一中学,享受优质教学的同时,住宿补贴等教育资助一样没落下。
  适应、融入、发展是孩子在新环境必经之路。为让孩子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尽快实现文化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该校以三开展(开展多彩社团活动,让学生们找到自信;开展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党、父母、教师和社会;开展教师走访活动,随时关心学生的情况,大力营造学生放心、安心、舒心的学习环境)为抓手,定期开展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团体比赛、“快乐星期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遏制了部分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心理。
  “努力办好搬迁群众家门口的教育,是我们的初心、责任和使命。”该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陈兰云说。按规定落实教育保障政策是基础,根据特殊学生施以援手是教育保障的温度。
  治贫先兴教,教育保障是兴教的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威宁紧紧抓住控辍保学辍学生清零、学生资助应助尽助和问题动态清零“三条底线”,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教育体系建设保障,深入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帮扶保障,不断加强教育经费运行和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全力提升办学条件保障,全速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积极打造“乡村温馨校园”,逐步缩小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适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全面发展的教育。
  据悉,威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61所,在校学生343786人,仅2021年春季学期就资助学生154884人次,资助资金10564.76025万元。历年来与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系统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帮扶,培训教师800余人次,内地互派挂职及支教23人,全县学校管理水平及教研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推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始终坚持把优先落实教育保障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政策,借助脱贫攻坚经验,积极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举措,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威宁高质量发展。”威宁县教育科技局副局长徐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