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0-25

威宁:奏响蔬菜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张付全 时间:2021-10-25 阅读:256


 

五里岗蔬菜大棚和地膜纵横交错,犹如一块大地“调色板”。



采收蔬菜



包装辣椒



双龙镇高山蔬菜基地


  深秋的五里岗,点缀过几滴零星的小雨,走进田间地头,明显感觉天气已逐渐变凉。在五里岗街道棒木社区蔬菜基地,务工群众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忙着采收白萝卜,拔萝卜、清洗、装车、运输……大家井然有序地在这一条采收链上忙碌着。
  “棒木社区2019年6月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社区探索产业发展之路,从2020年开始种植“三白”蔬菜286亩,产值60万余元。2021年,扩大规模,种植400余亩,其中白萝卜种植300余亩、莲花白100余亩,第一季产值20余万元,社区党员全程参与管理,进行产销对接。自棒木社区发展蔬菜产业以来,解决近2000人务工问题,共发放劳务费20余万元。”五里岗街道棒木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勇说。
  年过五十的赵体全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村委成员之一,在社区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际,赵体全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如今,基地得到良好发展,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就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大家脸上挂满了喜悦。
  “现在基地取得了实效,我和也大家一样在基地做工挣钱,每个月平均能挣到3000元左右,我很满足。”赵体全高兴地说。
  如五里岗一样,蔬菜革命在全县上下如火如荼,这得益于2011至2020年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分别将威宁作为全国蔬菜重点县、云贵高原夏秋蔬菜核心区和杭瑞高速公路沿线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重点建设县,威宁的蔬菜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威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落实国家及省市蔬菜产业宏观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聚焦优势产品、聚焦优势时段、聚焦优势区域,重点打造一批蔬菜“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蔬菜产业短、平、快的扶贫效益,推进蔬菜产业增量提质、转型升级。
  在发展蔬菜产业中,威宁立足区域气候、生态条件和主要目标市场需求,聚焦优势季节、重要时段和优势产品,以县城周边蔬菜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为抓手,重点抓好“三白”蔬菜种植,打造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并逐步形成春提早、秋延迟、越冬蔬菜基地。
  “威宁蔬菜产业发展坚持乡村振兴统揽,围绕蔬菜产业发展‘12345’思路,即明确1个定位;坚守发展和生态2条底线;实施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3大行动;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四化’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种子种苗供应体系、高效的蔬菜生产经营体系、绿色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五大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强化比较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蔬菜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
  近年来,威宁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从80万亩,发展至2018年,扩展到91.36万亩。2019年,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2020年,以完善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土地流转,在全县重点打造40万亩蔬菜基地。其中,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万亩(包含易地扶贫基地7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20万亩。
  产业规模化,基础配套设施是关键。为此,威宁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机耕道、生产便道、水利灌溉、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集约化育苗、山地农机、预冷、烘干等设施设备,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中心、育苗中心、威宁江楠产地物流园、威宁果蔬烘干厂、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等蔬菜采后加工配套设施。
  回顾这几年的蔬菜发展,谢洪一脸自豪,他说:“目前,蔬菜基地产业配套日臻完善,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建成喷、滴灌17万亩,在蔬菜基地内建成主干道250公里、机耕道和田间生产便道833公里。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一期项目建成投用,全县冷库日处理量达7000吨以上,威宁冷链物流中心、育苗中心、江楠包装厂、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等蔬菜产业项目陆续投用,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多举措强化技术保障,确保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与省农科院园艺所、贵州大学等专业团队协作,研发、推广新品种,通过专家指导,创建引种实验示范基地,探索创新技术体系,推行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大力各环节山地机械应用,提高机械化覆盖率。
  “计划到2025年,威宁将稳固建成蔬菜基地45万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50万吨以上,实现商品化率80%以上,力争各类蔬菜种植良种覆盖率均100%。引进更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大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蔬菜产值,蔬菜产值50亿元以上。”谢洪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