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 时间:2021-10-28 阅读:243
(上接1版)
目前,全县已搬迁的66565人,劳动力32130人,实现就业27151人,就业率达84.5%,除新增两万人中仍有517人因刚搬迁仍需务农收庄稼外其余劳动力均在二、三产业务工,搬迁群众依赖土地“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
全面优化稳医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域。为了让搬迁群众病有所医,威宁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着力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县城安置点新建妇儿医院1所、社区服务站3个,建成社区卫生室7个,新增两万人安置点新建社区卫生室3个,基本满足社区群众就医需求,着力打造搬迁群众就医1公里服务圈。
全面落实搬迁群众医保政策,搬迁户搬迁后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由合医办切实做好搬迁对象的医保转换和医疗费用报账工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等11类救助保障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救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门诊报销比例不足90%的按90%补足,住院报销比例不足85%的按85%补足,余下部分按政策解决。
主动作为稳服务。服务跟不上,生活不顺畅。服务直接关系到搬迁户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走进威宁各个易地扶贫搬安置小区,社区卫生室、警务室、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功能完备、运行有序。配套的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快乐之家、图书室等活动设施应有尽有。社区功能的完善和配套设施齐备,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搬进来只是开始,稳下去、富起来才是目的。
能致富,立足现在,展望新未来
如何富?
为了让搬迁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威宁县在积极增加就业岗位,全方位促进搬迁户就业之外还开辟了绿色通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一大批搬迁群众通过开办理发店、餐馆、经营摊位、承包项目、跑客运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龙场镇干河村搬迁而来的邓福儿夫妇,在小区卖小吃,月入8000元;同样从龙场镇搬迁上来的赵忠于夫妇开起了夫妻门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来自石门乡的搬迁户刘高敏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包子铺,实现了扎根城市生活的梦想……
在这一个个身份和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搬迁后创业致富的奋斗故事。
这场志在脱贫的搬迁改革,让威宁县6.6万余人从此阔别山高水远的故土,搬进了崭新的楼房,在城市站稳了脚跟,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真正实现了搬迁有出路,搬迁促进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