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1-08

愿以百万籽 换来产业兴

作者: 时间:2021-11-08 阅读:333


 愿以百万籽 换来产业兴
—— 一颗天星米的发展梦想
□ 毕节日报记者 韩贤普


  我叫天星米,是苋科植物尾穗苋的种子,因为穗条美如凤凰的尾巴,所以有人又叫我“凤尾”。
  我的幼苗叫苋菜,全身可入药,但大都被当作蔬菜出售。由于我身体里的多量赖氨酸可调节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还被人们称为“长寿菜”。
  我有两大特点:一是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田间管理非常简单,属于省时省力省事的“烂贱”作物。二是我的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和钙、钾、铁、磷、镁等多种矿物质以及草酸盐、甜菜碱、赖氨酸等。其中淀粉、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67%、20%,远高于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等作物。
  别看我的身体很小,直径不到1毫米,近200万粒才有1公斤,但我的种植历史却已经有几千年了,还是彝族民间传说中天上撒落人间的珍贵粮食品种。
  几千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以我为原料,开发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但一直没能如愿。直到最近几年,几个威宁玉龙人经过反复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让我看到了希望。
 
发明 一次突发奇想带来发展新希望
 
  威宁自治县玉龙镇地处云南、贵州交界处的牛栏江畔,山高谷深,土地破碎贫瘠。长期以来,“山下河水哗哗流,山上滴水贵如油”的状况,让玉龙镇农民对我这种土壤、气候适应性极强的农作物情有独钟,他们喜欢把我零星地种植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
  尽管用我做出来的炒面、糍粑、糖,深受当地人喜爱,但囿于产量、效益等原因,一直无法形成规模、走向市场,实现我的梦想。
  正当我心灰意冷,以为此生注定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的时候,几个玉龙人的一次突发奇想,重新让我燃起了希望。(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