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强化易地搬迁小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搬迁户打造温暖新家园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21-11-08 阅读:257
本报讯(记者 马召凤) 为让13269户66566人易地扶贫搬户在搬迁小区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威宁县积极探索小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搬迁户建设温暖新家园。
兴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利用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补短板综合财力补助资金,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发展资金),进一步新建扶贫车间、新建(改建)农贸市场特殊群体保障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全面保障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
对所有搬迁重残、重病及年龄偏大无劳动能力等搬迁家庭4166户17171人全面实施了政策托底,实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向符合条件的7403户36830人搬迁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5524.5万元。医保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扎实开展。安置点各类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实现了保障网络全覆盖目标。
县城安置点共建9所中小学,8个社区卫生室,1所妇儿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满足群众就学就医需求。
大力推进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以文化人、用文感人,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促进了搬迁群众了解社区、融入社区、建设社区,加速变为新市民。确保搬迁群众在社区统一入住过程中,达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目的。
设置组织机构。按照规定成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纳入安置点党工委、办事处管理。构建“居委会+网格+楼栋”的纵向网格化管理层级,确保把每名搬迁群众纳入有效管理。同步建立工、青、妇、残、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
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已经搬迁入住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立党总支4个、党支部23个、纳入搬入地党支部管理6个,已搬迁入住党员597人,建立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9个,实现了安置点党的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