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1-16

开华街道:小小假发手织坊 撑起宝妈“就业伞 ”

作者:高鑫 周阳 时间:2021-11-16 阅读:235


 

工人们编织的假发

 
  本报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鑫 周阳)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开华家园假发手织坊内,女工们正兢兢业业地忙碌着。只见女工们娴熟地编织着假发,不停地穿针引线。工人们按照工序整发、选发、裁剪、编织。
  “我们这个假发工坊主要是针对没有工作的宝妈,自从搬迁以后,当地政府便联系河南的厂商成立了这个工坊。我们在孩子上学的时候,便可以来这里挣点买菜钱。”禄情介绍道。禄情在政府组织搬迁前居住在云贵乡,地势偏远,交通不便。
  去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搬到了开华家园。“其实我们这一代苦一点没什么,但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搬到城里来要好一点。”禄情说。禄情家有三个孩子,丈夫在外做生意,她平时主要就是负责照顾孩子,没办法朝九晚五地上班,而开华假发手织坊便为像禄情一样的宝妈解决了燃眉之急。
  开华家园假发手织坊主要是政府为了促进宝妈们的就业而牵头河南厂商成立的,现在已经有熟练工20-30余人。厂商为工人们提供假发原材料,传授技术工艺,然后定期拿货,“我们大概十天织一顶假发,一顶假发大概三四百块钱。虽然一个月挣钱不多,但是在照顾孩子的闲暇时间既可以来这里和大家聊聊天,又可以赚钱,学个手艺。真的特别感谢政府,新房宽敞明亮,家具一应俱全。现在孩子就在小区旁边的阳光小学读书,特别方便。平时有点感冒发烧啥的,小区也有卫生站。”禄情言语中尽显感激。
  开华街道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一直围绕稳定就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稳定、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与时俱进深化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均实现就业,逐步致富。与此同时,开华街道干部职工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群众能更好地融入城市新生活。据统计,开华街道搬迁2858户14592人,均实现搬迁入住;其中劳动力7501人,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已就业6540人,就业率达到87%,剩余劳动力自创门面和外卖摊点达到200余户。
  像禄情一样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开华家园的搬迁群众在街道办帮助下,免缴摊位费,卖水果,做餐饮,做手工艺,均纷纷实现了就业。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也实现了就近就学。大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通过自身努力和惠民好政策都过上了新生活,成为了“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