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山街道:小康车间就业稳定 日子幸福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丹 王小婷 时间:2021-11-23 阅读:253

搬迁群众在服装厂务工
本报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丹 王小婷) 11月17日,记者走进雄山街道福康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幢幢崭新的高楼林立在眼前,干净整洁的小区内,广场、超市、篮球场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来来往往,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在小区凯斯特服装厂小康车间,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着赶做一批校服,一件件校服在工人一次又一次的缝合之中诞生。
“以前在老家我务农,我丈夫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现在搬迁到福康馨区,我在小康车间上班,每月有工资,家里6口人还住上了小区房,什么都不缺,一家人开开心心和和睦睦过日子,很幸福。”原来家住岔河镇银沙村白沙组的陈群,2018年搬迁到雄山街道平山社区福康馨区,2021年8月开始在福康馨区小康车间务工,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陈群说,“在这里上班,能接送娃娃上学,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时间上比较自由。我刚学技术,上个月就发了5000多元的工资,还是可以的。”
“我们厂以校服刚需为主,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智能校服、普通校服、床上用品、窗帘等,目前,吸纳了搬迁点30多人就业。”威宁凯斯特服装厂公司负责人赵泽龙介绍,10月份厂里付工人的工资就付了27万多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进一步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威宁有关部门大力扶持小康车间建设,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小小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不出小区就有活干,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
赵泽龙说:“小康车间里都是搬迁群众,很多人要带小孩,我们就根据他们的时间设置白天夜晚两班倒,他们可以选择白班或是夜班,尽量方便搬迁群众,也有效带动了当地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是每一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近年来,威宁通过设置就业服务中心平台和就业服务窗口,发布就业信息和积极引导搬迁群众择岗就业。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在安置点打造多个小康车间,吸纳广大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到车间就业。
赵泽龙说,“我现在的生产线只能生产出10万套衣服,市场供不应求,最近打算再增加一条生产线,目前正在找场地,那样就能多生产20万套校服,吸纳30到40人就业。厂里规模扩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人,这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我们希望小康车间发展壮大,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有一份稳定收入,增添一份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