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花:驻村“驻”到娘家来
作者:王成 时间:2021-11-24 阅读:214

王桃花在群众家中查看安全饮水情况
“三爷爷,你们吃饭了没?我来看哈你家环境卫生打扫得怎么样了。”
“小叔,你和小婶的第二针疫苗可以打了,请你们带着身份证抽时间去卫生室接种。”
“兄弟,你还年轻,眼光放长远些,搬迁后你和兄弟媳妇在外面找个班上,收入绝对比你在家强,娃娃读书也方便,这么好的政策要好好把握机会啊!”
……
一句句苦口婆心的言语出自于海拉镇一位年过五旬的驻村干部王桃花大姐口中。王桃花1991年参加工作,当时月工资才40元,很多人嫌工资低都放弃了,但王桃花却坚持了下来,199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结婚,丈夫在会泽上班,因为工作原因,王桃花则留在了海拉镇上班,夫妻二人聚少离多。
2019年,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收官战打响之际,海拉镇党委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必须全部下沉到村开展工作。王桃花主动请缨,来到了娘家所在的火箭村驻村,从此火箭村里有了一个大家熟悉的身影日夜在房前屋后穿梭、忙碌。
曾经和王桃花一同在火箭村驻村的同事杨威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王姐不仅在工作上尽职尽责,生活上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家下村回来很累都想偷懒,厨房里只有王姐还在忙着为大家准备晚饭。”
“小桃花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谈起王桃花在火箭村的工作点滴,94岁的老党员李三三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钱海书一家曾经是当地的搬迁“钉子户”,无论是谁上门动员,钱海书不为所动。了解到这一情况,王桃花隔三差五到钱海书家,给他看其他搬到城里的乡亲生活,给他讲搬迁后的好处,经过10几次走访动员,钱海书终于同意搬迁。
如今,钱海书家在县城有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钱海书外出务工月薪5600元左右,媳妇在家带孩子,一家人的日子甜蜜幸福。
“当初多亏了王桃花她们这些干部,不是她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钱海书说。
火箭村红卫组牛艳艳(化名)家情况特殊,由于身体原因,牛艳艳前几年生育的几个孩子都病亡,对家庭打击很大,王桃花知道情况后,多次走访慰问,为她家出谋划策。通过医治和调理后,2020年初牛艳艳生育了一名健康的婴儿,正值全家万分高兴之时,牛艳艳的老公因误入歧途入狱,再次打乱一家人的生活,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家人生活怎么办?王桃花第一时间为家里送去婴幼儿用品和生活用品,鼓励牛艳艳照顾好家庭,还自掏腰包为牛艳艳家里垫付急需的生活费,让牛艳艳一家甚是感动。
在驻村工作人员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奋斗下,火箭村共修通通村、通组路30余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66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户191人;3个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竣工;修建文化广场1个;串户路硬化96户4608平方米,院坝硬化96户288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130余件......每个数字的背后凝结着的是王桃花这样的驻村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我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最普通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守初心做好分内之事,做好群众的服务员。”王桃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