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1-24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

作者: 时间:2021-11-24 阅读:210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
——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观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刘蓝婴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初冬的贵州大地,映照着欣欣向荣的广袤乡村。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年逾八旬又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和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的乡亲们一起发展柚子、黄桃产业;
  黔西市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今年累计接待游客53.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
  领命出征的3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带领乡亲们一起,向着幸福再出发;
  …………
  2020年11月23日,省政府宣布全省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一步跨千年,贵州脱贫攻坚划上一个精彩的“逗号”。全省党员干部“出列再入列”,人不下马、马不卸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书写新的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激情奋斗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
  贵州相继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提升好,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365个日日夜夜后,贵州乡村大地绽放着怎样的芳香?涌动着怎样的故事?
 
  聚力“四个不摘”:
  扶上马送一程 稳定脱贫不返贫
 
  虽已入冬,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七里半社区群众赵兰却说:“天再冷,我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赵兰的丈夫患重病常年要去医院做透析,还要供3个孩子读书,多年来她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年底她因病住院治疗,报销后还自费花了一万九千多元,刚脱贫的一家人又被纳入防返贫预警监测。
  今年7月,县政府为赵兰家购买了“贫困人口返贫掉线责任保险”,保险公司立即采用“因病公式”对其救助补偿理赔1.92万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针对“三类重点人群”因病、因学、因灾等突发严重困难容易造成致贫返贫风险的问题,威宁为6.51万名风险人口购买“贫困人口返贫掉线责任保险”,筑起阻断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记嘱托,贵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3+1”保障等重点薄弱环节,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上半年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2.07万人,基本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这一年,细化举措一个接着一个——
  省教育厅聚焦控辍保学成果巩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固根”“护蕾”“育苗”“培果”四大工程,推动振兴我省乡村教育。
  省医保局等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强化疾病预防和预警监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对全省农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预警监测管理,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销号”,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省水利厅组建了18支督导队600余人沉入一线,在全省开展农村供水保障风险隐患大排查,督导全省各地全面排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并进行整改。
  “扶上马送一程”。贵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脱贫摘帽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全力做好思路、产业、机制、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聚力产业振兴:
  抓特色拓市场 乡村产业焕新机
 
  “今年芒果线上线下都好卖,前段时间广西等地客商纷纷上门,有多少要多少!”11月16日,望谟县油迈乡平卜村58岁老支书王显志感慨,“真是不敢想,曾经的荒山沟现在靠产业致了富。一年忙下来,果果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但是变了模样。
  “乡村振兴是个新挑战,产业是努力的关键。”今年6月,派驻平卜村第一书记廖基政说,村里新增产业硬化路11公里,采摘步道2400米,分拣平台3个,随着产业配套的完善,产业发展更稳健。
  接续奋斗不止步。今年望谟持续做大做强“三果两茶”“五养”特色优势产业,板栗、芒果和油茶等提质增效1万亩,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增收。板栗深加工企业贵州光秀生态食品公司年网络零售额超1000万元。
  乡村振兴开新局,产业发展是关键。
  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贵州把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全省各地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多元化、多形式、多环节的利益联结方式,实现“多元化”增收。(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