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50万亩苹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作者:文旭 何欢 卯升林 时间:2021-11-30 阅读:318
威宁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大温差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培育经营主体,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发展目标。
眼下,在雪山镇谢家社区,一片片苹果园里,硕果累累、果香四溢,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社区种植大户谢飞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谢飞说:“种了50亩,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种类,从7月份就开始采收早熟苹果,因为今年气候很好,苹果品质非常好,单个一斤多重的都有很多,大概采了五六万斤,可能卖得到10多万元。”
连年的大丰收,当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苹果,大家都心甘情愿地为这份“甜蜜事业”而努力奋斗。
谢家社区副主任李仁静说:“我们社区共有农户1003户,苹果产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 ,其中种植20亩左右的有200户、30亩左右的有150户、40亩左右的有60户、50亩左右的有45户,种50亩左右的这些大户收入都在10万元至20万左右。目前全村户均种植23余亩,发展苹果产业效益非常好。”
雪山镇谢家社区,只是威宁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果农自己种植外,部分乡镇(街道)还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纷纷建设基地,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华说:“在威宁的东南西北四个苹果区域中心都建立有示范园,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有1.1万余亩。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到合作社参与分红,采用‘631’的模式分红,即农户占60%,30%用来做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资金,10%作为村集体壮大发展资金”
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不仅有效解决了技术、资金、就业等问题,还实现了增产增收、发家致富,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苹果产业的发展中来。
杨华说:“现在我们四个苹果基地挂果面积已达2500亩左右,盛果期平均亩产量达3000余斤,亩产值达1.3万余元,现在全年产值在2500万元以上。四个苹果基地涉及农户1100余户4000余人,每年能够解决20余万人次的就业,户均每年能够增收1万余元以上。”
在推进苹果产业发展中,威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多万农户增收。(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