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2-01

雄山街道:党建引领,三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小婷 马丹 时间:2021-12-01 阅读:262


 

长势喜人的莲花白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向蔬菜基地,一行行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群众正忙着拔萝卜。走进雄山街道白岩社区,一眼望去,蔬菜基地呈现一片热闹景象。拿起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白萝卜,咬上一口,新鲜、甜脆。
  “刚刚拉走16吨白萝卜,一车发往昆明,一车发往贵阳,这几天白天忙采收,晚上加班清洗、运走,明天还要继续采收。”雄山街道白岩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立军说,一到采收时节他就每天忙个不停,一边要打电话联系各地客户接单,一边要组织村民采收、清洗、发货。
  2016年,雄山街道白岩社区“两委”立足社区实际,辛苦谋划,精打细算,决定成立合作社带领社区“两委”及社区群众发展蔬菜产业。
  “社区创立村集体合作社,由党支部带着贫困户、一般户一起干、一起闯。流转土地1100多亩,种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两三个月就能收一茬,效果很好。”张立军介绍,“这一季的白萝卜市场行情好,价格每吨1000元左右,一亩地能种出4吨到7吨白萝卜,收入有4000元到7000元。”
  “把土地流转了,我吃什么?”“种了几十年地了,我不习惯。”“大白菜、白萝卜和莲花白能挣几个钱?”……张立军说,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初,老百姓并不认可。为打消群众的顾虑,村干部三天两头往群众家里跑,组织群众会,给大家算经济账,“一亩玉米赚1000多块,但加上种子钱、肥料钱、地膜,样样费用除掉,没剩什么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亩土地一年800块流转费,来蔬菜基地打工一天80块,年底还有分红……”
  听了村干部算的经济账,大部分老百姓积极参与进合作社来。
  “听他们分析,比我自己种划算多了,2016年合作社一成立,我就参与了进来,每天在家门口打工,1年有1万多的收入,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在雄山街道白岩社区蔬菜基地,60多岁的陈卫秀说,她一年四季有活做,收入不错。
  雄山街道白岩社区党支部围绕突出干部带头、示范引路,突出成本控制、用心经营,突出为民谋利、合作共享的“三个突出”推进村集体合作社建设,领办了白岩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威宁县雄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干部带头入社参股,带动包括13户贫困户在内的70户群众入股,发展蔬菜产业1100亩,助力社区产业发展。
  张立军介绍,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实现了社区居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资金收入、通过合作社务工获得劳动报酬、通过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收入的三种收入模式,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2020年3月以来,党支部紧扣“三个突出”标准推进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初步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由“弱”到“强”,社区群众由“散”到“聚”,社区农业产业由“分”到“合”的喜人转变,2020年白岩社区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到200.4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