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再出发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1-12-06 阅读:306
过去的五年,是威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威宁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我们一起经历脱贫攻坚的大考,一起见证同步小康的历史跨越,一起打赢新冠疫情狙击战。
过去的五年,我们创造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书写了贵州“黄金十年”的威宁篇章。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盘点五年来威宁取得的骄人成绩,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倾力帮扶,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县160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盘点一:群众的笑靥是小康最好的诠释
11月29日,么站镇香厂村水源组村民朱习光夫妇一边给牛喂食,一边打扫家门口的庭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朱习光高兴地说,过上了幸福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2020年,朱习光一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今年,朱习光大女儿在重庆读职校,两个孩子在么站镇中学读书,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生活开支大,一下子又回到贫困的边缘。
为了让朱习光一家稳定脱贫,村里让朱习光担任村民小组长和保洁员,每月有五六百元收入,并把朱习光一家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每月有低保资金2500余元。当地政府还给朱习光一家购买了“防贫保”,今年9月保险公司理赔了16800元给朱习光一家,让他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得到了保险公司的理赔资金后,朱习光除了拿一部分给孩子读书做生活费,剩下的1万多元用来发展产业,购买了一头杂交西门达尔牛喂养。
“现在,我们夫妇在家种几亩地,喂养了两头猪和三头牛,价值三四万元,每年出栏一头牛,一万元还是要卖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朱习光高兴地说。
在威宁,像朱习光一样靠党的惠民政策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
“我们在持续做好防贫预警监测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建立健全防贫长效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威宁县乡村振兴局督查组工作员张娜说。
过去的五年,全县314个贫困村、26个贫困乡镇全部出列摘帽,累计减贫34.55万人。农村“两不愁三保障”彻底得到解决,全县6.66万人搬出大山,其中6.24万人搬到县城安置,被评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创造了全省减贫人数最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县城规模最大、补齐“3+1”短板体量最大、乡村基础设施覆盖最广、实施完成产业供水工程难度最大、同心战贫最精彩的县级“七个之最”,创造了贵州减贫事业的威宁案例,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威宁篇章。
盘点二:完善的基础设施赢得乡亲们的点赞
盘点二:完善的基础设施赢得乡亲们的点赞
一颗小白菜,从威宁到东南亚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是10多个小时。这对于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威宁来说,实在是太快了。
正是便捷的交通,让威宁蔬菜远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据悉,每年的4月份至11月份,东南亚国家由于气候原因都种不出蔬菜,而夏秋冷凉蔬菜是威宁的优势。同时,威宁距离河口口岸只有800余公里,全程高速,10余个小时即可到达,因此威宁蔬菜出口东南亚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目前,威宁全县每年蔬菜销售约167万吨,其中出口就有10.75万余吨,销售总额1.61亿元。威宁蔬菜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正在形成国内为主,国外补充的立体销售市场。
过去的五年,让威宁群众满意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如今,毕威高速、都香高速和威宣高速建成通车,“136”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内昆铁路草海站完成二站台改扩建工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升级改造186公里,县乡道改造792.3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实施人饮工程2112处,巩固提升工程34处,解决127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户户用”光缆5235公里,建成5G基站135个,行政村实现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
盘点三:青山绿水是威宁最大的财富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石缸洞,只见绿水清凌凌地流淌。
曾经,由于过度开发破坏,山上的绿色迅速枯萎,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
如今,满目苍翠,绿油油的华山松站成乌蒙山脉的最美风景。
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自豪说道:“这是我们种下的森林。”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650亩青山如绿袄,严严实实裹住了山,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抵住风沙,涵养水源,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荒山秃岭到青山绿水,乌江源的蝶变是威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过去五年,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实施“绿色威宁”建设行动,完成石漠化治理156.06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营造林165.26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
回首过去,成绩让人备受鼓舞;展望未来,蓝图令人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