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2-09

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绿水青山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1-12-09 阅读:320


 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绿水青山
——威宁县开展环境保护综述
记者 陈武帅




▲严格管控非法划船行为


▲威宁县垃圾焚烧发电厂


▲植树造林


▲沙子坡林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财富。
  近年来,威宁坚持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在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的同时,全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丽新威宁。

四个坚持,构建齐抓共管工作体系

  威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委书记胡敬斌、县长邓林多次深入草海、北门河等河流开展巡河巡湖工作。威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列入县委、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四个坚持”构建齐抓共管工作体系。
  坚持高位推动,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坚持目标导向,签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负重要领导责任,具体工作部门负直接责任,形成社会监管、公众参与、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坚持强化学习,全面提高环保意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县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政府常务会等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中央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深刻吸取典型问题警示教育教训,坚决做到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环保工作、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到位。2017年以来,威宁召开了40次县委常委会会议、1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36次政府常务会会议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坚持从严考核,全面提升工作实效。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的权重,实行差别化评估考核,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环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草海综合治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专题会议,从责任落实、问责处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研究解决。2017年以来,累计处置相关人员84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人次,诫勉问责25人次,提醒谈话24人次,书面检查1人次,集体约谈25人次。
  坚持久久为功,全面构建长效机制。为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全力打造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高地立起总纲,威宁出台涉及草海综合治理、水质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筑工程施工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治理、矿山扬尘污染防治、道路扬尘污染防治等系列问题的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全面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的同时,深层次条块化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细落小落实。

五个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石缸洞,只见绿水清凌凌地流淌。曾经,由于过度开发破坏, 山上的绿色迅速枯萎, 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 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如今,满目苍翠,绿油油的华山松站成乌蒙山脉的最美风景。 
  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自豪说道:“这是我们种下的森林。”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650亩青山如绿袄,严严实实裹住了山,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抵住风沙,涵养水源,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荒山秃岭到青山绿水 , 乌江源的蝶变是威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 银山”。 
  近年来,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 “两条底线 ”,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坚持“五个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扬尘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等专项行动。完成65家加油站VOCS治理和1台燃煤锅炉淘汰任务,督促3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机构完成联网,完成41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号牌编码登记及上牌。对水泥厂等重点涉气企业纳入在线监控管理,排查整治工业炉窑4个、散乱污企业2家、物料堆场24个,实施治污减排6家。2017年来,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平均值99.7%,大气环境质量指数年平均值2.26,县城PM2.5年平均浓度18微克每立方米,六项大气污染物稳定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资金约5.2亿元,新建34个、改造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完成并投入试运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2.99万吨每天。全面推进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全县95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管”工作,优化调整县级饮用水源杨湾桥水库保护区,新增划定18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完成95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按规范设立界标、宣传牌、隔离网等设施。投入资金约3.6亿元,完成县级饮用水源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323户居民搬迁,小学、清真寺迁建,二级保护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完成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北门河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北门河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完成40家加油站地下储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取缔“十小”企业4家。全力开展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监测数据显示,草海阳关山国控断面水质为Ⅳ类,其余国控、省控地表水环境水质优良率100%。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以源头防控为重点,完成了17家涉镉等重金属工业企业点位排查,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较2016年累计下降22.03%,淘汰关停涉重企业1家,完成重金属污染物减排量76.65千克。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多部门联动,全面梳理全县重点行业企业,完成9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基础调查信息核实、13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679个建设项目用地排查,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案编制,完成148.59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完成26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整治工程,治理面积1200余亩,治理废渣量约600万立方米,项目所在地土壤污染状况显著降低,周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全力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开展“2019清废行动”,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8个固体废物疑似点位核实整改。开展2020年长江经济带固体领域专项整治,整改问题5个。强化危险废物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危险废物企业开展专项排查。加强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督促纳入危废管理名册的167家产废单位及3家危废经营单位按时完成产废年报和经营年报;启用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二期,指导和督促企业在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二期中填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月报。积极推进医疗废物可追溯系统的应用,持续加强医疗废物和其它危险废物处置安全监管,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个,医疗废物处置收集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累计处置医疗废物408.6吨,处置率100%,其他危险废物转移处置20.6吨。
  全力打好乡村环境整治战。投入上级补助资金4130万元,实施草海主要入湖河流沿岸、“十百千”示范村、三岔河等重点地区和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198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套,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能力1669吨每天。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将生活垃圾转运至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纳入监测的牛棚镇三河村伍家寨河、响水村响水河,石门乡女姑村狮子河水质达地表水Ⅱ类,牛棚镇响水村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

四个加强,规范环境保护执法

  时下,牛棚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深入开展道路绿化、林区生态修复、生态湿地保护等工作,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好转,建设美丽家园。
  在环境保护执法中,威宁坚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四个加强”规范环境保护执法,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加强统计监测。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相关指标统计、监测制度,建立数字草海监测平台,对草海自然保护区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在三岔河、牛栏江建成3个省级河流断面监测站,为重点河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座。
  加强执法监督。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疑似点位核查、监测、溯源分析、整治,按照“一口一档”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入河排污口档案。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绿盾”2017—202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问题(线索)核实,督促推进问题整改。2021年上半年完成“绿盾”问题销号135个,完成2021年国家环保部关于移交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线索39个国控点位核查工作,完成整改39个。目前,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执法人员9人,检查对象名录库中监管对象175个,“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16项。抽查过程中严格落实抽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及时把检查结果录入平台并公示。据悉,“十三五”以来,威宁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70家,罚款1304.51万元。受理有效环境信访投诉案件274件,已全部办结。加强在线监控企业监管,全县安装在线监控企业共10家,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上传至国控、省控平台,通过平台加大对企业在线运维的监管力度,按照平台反馈督办单,进行现场核实,并在平台及时回复处理情况。2021年,通过在线监控平台数据分析,结合智能监控视频,查处1起在线监控数据造假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整治力度。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清理,2017年来,对“未批先建”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共清理出11个“未批先建”建设项目,已完成整改10个,共处罚金额400余万元。设立24小时环境热线投诉电话,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加强联动联合查处噪声扰民,有力地制止了各类噪音扰民现象。严厉打击草海周边违法占地行为。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力度。全县30个历史遗留矿山,13个工程治理矿山已实施矿山生态修复,14个自然恢复矿山已按照自然恢复的标准通过自然恢复评估;剩余3个属有效矿权,已按要求开展现状评估。
  近年来,威宁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以实施“绿色威宁”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威宁·宜居山城”名片,突出重点区域绿化,见路栽树、见土植绿,坚持一地一景、一路一貌、因地造景、因景着绿,完成石漠化治理156.06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营造林165.26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威宁的天蓝了,地绿了,水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