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促脱贫 合力攻坚结硕果
作者:毕节日报记者 李玲 黎荣 时间:2021-12-10 阅读:254
精准施策促脱贫 合力攻坚结硕果
——市政府办助力威宁自治县新发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毕节日报记者 李玲 黎荣
初秋的威宁自治县新发乡,天高云淡,正是采收的好时节。
畅行在新发乡的村庄和山野,农忙的场景和丰收的喜悦随处可见,脱贫和发展的故事不绝于耳。
蛋鸡养殖场里,喂鸡、分拣鸡蛋、包装产品的工人忙前忙后;产业基地的大棚里,红彤彤的圣女果吸引了采摘的农人;冷库中心,几十个工人正在熟练地分拣圣女果;佛手瓜基地,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老百姓接力,将新采摘的佛手瓜装车运走;石榴种植基地,软籽石榴即将成熟,果农们满心欢喜等待丰收。
这些农忙场景,对于农业产业长期以低效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的新发乡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变化。
近年来,新发乡与产业结构一同改变的,还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基层基础、乡村治理等。谈起这些变化,新发乡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这得益于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特别是毕节市政府办公室倾情倾力的帮扶。
新发乡,地处云贵两省和威宁、水城、宣威三地结合部,平均海拔2200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未脱贫前,全乡31个村(社区)中,贫困村就有24个。
改变,要从5年前说起。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确定纳雍、威宁、赫章等18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乡镇,而新发乡为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脱贫攻坚定点联系帮扶乡镇。同年10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指挥长的新发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人防办、金融办、信访局、人行毕节中心支行等单位为定点帮扶单位,全面展开对新发乡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5年来,历任市长及指挥部其他领导始终高度重视、靠前指挥、一线督战,各帮扶单位深入调研、真帮实扶、倾力相助,帮扶工作队与乡村两级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广大群众心怀感恩、不等不靠、深度参与,共同谱写了新发乡战胜贫困、同步小康的奋斗篇章,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基础设施大改善:打开发展新局面
曾在新发乡挂职、驻村帮扶4年的市政府办督办科科长、新发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叶世发说:“新发乡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因为路况太差,老百姓出行不便,农产品要运出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地群众很难增收。”
农产品种出来没有人愿意来运输,只能靠皮卡车和三轮车一路颠簸勉强送出去的经历,让叶世发记忆犹新:“以前很多跑运输的司机都不愿意来新发,我们只能拿起铲子一路护送出去,一路上很多地方要铲泥巴和抬石头垫车才能过,太艰难了。”
新发乡啊嘎村茅草坪组的刘小巧说,过去和出行一样难的,还有吃水难。因为地势高、地形切割深,土地蓄水能力差,啊嘎村曾是全乡吃水最困难的村。2016年以前,刘小巧家用水主要靠雨水和到走路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水源点去背。
“以前看到下雨赶紧接水,天不亮就要起床去背水,人吃水都难,更不要说养牲口了。”刘小巧笑着说,“这几年好了,在政府的帮扶下,给我们修起了小水窖,接通了自来水,现在我家养了3头牛、14只羊子、4头猪,养牲口总算不愁水了。”
过去的新发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阻碍发展的瓶颈,唯一一条通乡路破损严重,通村、通组、入户路没有硬化,群众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紧张,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部分群众生活用水主要靠小水窖积水。
2016年以来,在市指挥部和市、县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新发乡打通了3条交通“主动脉”——8公里长的新玉路(新发至水城玉舍新发段)、28公里长的电新路(梅花山电视塔至新发)、16公里长的龙新路(龙场至新发)全部建成通车。建成通村路11条78公里,“组组通”硬化路128条183公里,160个村民组实现全覆盖。建设产业路29公里,畅通了农产品运输通道。
同时,出水洞提饮工程完工投入使用,覆盖3856户21360人,全部实现供水入户。过去靠小水窖蓄水的啊嘎村安家坪、茅草坪组全部实现饮水工程管道供水。新建产业用水工程12个,覆盖耕地12300亩。投资近1亿元的开心小二型水库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并纳入“十四五”建设规划。
新发乡道路交通和用水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市政府办和市、县两级部门还大力改善新发乡21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建成29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农网改造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寨全部通动力电,宽带网络延伸至各村村公所、学校、卫生室等重要场所。
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为新发乡如期脱贫、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大调整:群众钱包鼓起来
8月20日,新发乡联合村色多倮组的蛋鸡养殖场里跟往常一样,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李朝花、孔令举、孔令敏熟练地将传送带上的鸡蛋打包、装箱。
因为4个孩子读书开销大,种传统玉米和马铃薯收入低,新发乡乐居村的李朝花家曾是建档立卡户。2019年,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协调了500万元资金,帮助招商引资并以入股方式在联合村建设了1个40万羽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养殖场投产后,李朝花就来到这里上班。
“捡一件鸡蛋1.7元,装车0.5元一件,一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在这里上班后,我家不仅脱了贫,现在几个孩子读书的生活费也不愁了,比种庄稼轻松和挣得多,还是比较满意的。”李朝花一边捡鸡蛋,一边和记者分享自己在养鸡场上班的好处。
脱贫致富,产业是支撑。这一点,新发乡龙滩村的石榴种植大户李正员深有体会。
9月,石榴即将成熟,李正员每天都要到地里去看看他的“致富果”。
“你看我们的这个石榴多漂亮,不仅看起好看,吃起也是相当甜,再过十多天就卖得了,去年10元一斤,好卖得很,我家卖了4万多……”讲起龙滩村的软籽石榴,李正员滔滔不绝。
今年,是李正员种石榴的第四年,踏实肯干的他,已经是当地石榴种植的“土专家”了。2017年,长期外出务工的李正员回家过春节,听说市政府办要支持龙滩村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一心想在家乡发展的他便决定留下来。
“我们到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考察石榴种植时,觉得石榴产业太合心了,立马就激发了我的信心,又因为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帮扶,石榴苗免费领,我当年就种了26亩。”李正员说,在龙滩村引进的石榴种植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下,石榴很快就成了村里最大的产业,全村2200多亩地,目前有1900多亩地都种了石榴。
李正员告诉记者,这几年,因为石榴卖出了好价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很感恩各级各部门的帮扶。
以低效籽粒玉米和传统马铃薯品种为主要种植结构,自给自足、望天吃饭是过去新发乡农业发展的真实状况。
2016年以来,市指挥部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多次深入新发乡蹲点调研,为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把脉问诊,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底,共实施退耕还林24100亩,调整产业结构约5万亩,其中种植马铃薯4万余亩,佛手瓜5000亩,南瓜3000亩,“三白”蔬菜2000亩,种植软籽石榴3000亩、花椒470亩。建成40万羽规模的蛋鸡养殖场1个,每天产蛋20万枚,2020年实现分红100万元,帮助38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恒大集团援建的447个蔬菜大棚运营正常,2020年实现效益分红80万元。市农投公司实施苗圃基地418亩,用工5万余人,发放务工费400万元,实现分红1000万元。此外,利用扶贫资金大力扶持养殖业发展,全乡共发放扶贫资金1795万元,新增养牛2950头,养猪800头。
在市政府办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发乡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从调整到优化,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村容村貌大变样:幸福生活来敲门
“两年前的松山组只有2个厕所。”新发乡松发村村支书陆忠成说。不仅如此,曾经,松山组还一下雨就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因为这里的老百姓喜欢喂牛,习惯将牛拴在房前屋后,又不爱打扫卫生,导致一下雨就污水横流,泥泞不堪。
与环境卫生条件一样差的,还有一部分农户的居住条件。
如今,在市政府办和各部门的帮扶下,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式”。
为了改善松山组老百姓的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市政府办协调市农业农村局支持60万元,为松山组修建了15个小公厕,帮助硬化入户路和院坝,为18户农户安装了门窗。同时,通过做思想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和奖励机制,逐渐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在大家的卫生习惯好很多了,因为厕所多了,串户路从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院坝也硬化了,村里有了垃圾桶,大家都晓得讲卫生了,很多人不仅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连关牲口的圈隔三差五都要用水冲洗。”陆忠成的妻子李金花告诉记者。
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卫生差,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前新发乡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6年以来,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新发乡2177户农户实施危房改造,搬进了新家。然而,许多农户房屋仍然缺门少窗、室内墙壁都没有粉刷。为此,市政府办又协调市烟草公司支持800万元、各重点医疗机构捐赠160万元,帮助2120户房屋简陋的贫困户安装门窗、室内粉刷,改善居住条件。动员易地扶贫搬迁1350户10200人,拆除危旧房540栋。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民居改造423户。完成入户路硬化5189户、19.72万平方米,院坝硬化4401户、13.11万平方米。改造村级公共卫生厕所42个、户用卫生厕所1571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配备垃圾转运车6辆,垃圾收运车5辆,购置垃圾箱70个,垃圾手推车93辆,聘用保洁员201名,每村每月开展卫生集中整治4次以上,每天进行常态化保洁。
如今的新发乡,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村庄卫生环境明显改观。
村容村貌大变样的同时,新发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稳步提升。在市指挥部的协调下,市公安局将新发乡纳入“雪亮工程”二期建设,目前已安装完成监控大屏4块,31个村(社区)已安装监控摄像头86处。督促抓好扫黑除恶、严打犯罪等工作,2020年,刑事案件、“盗抢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2%和10.3%。在群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测评中,新发乡满意度达100%。同时,各村均制订了村规民约,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整治滥办酒席、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酒鬼、懒汉逐步减少。啊嘎村还创建了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的新发乡,扶贫之花遍地开,脱贫攻坚果满枝,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回过头来看,市政府办帮扶新发乡的始末历历在目,看到新发乡现在的样子,真心为老百姓感到高兴。”叶世发说,根据省、市的部署,联系帮扶新发乡的接力棒已经传给了省委办公厅和市委办公室,相信在省、市两级的接续帮扶下,新发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市政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工作中,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好对纳雍县勺窝乡、昆寨乡的联系帮扶工作,帮助拓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