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12-29

迤那镇中海村: 羊肚菌“接棒”番茄,闲不下来的“种植经”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瑾 陈祖嘉 马圣耘 时间:2021-12-29 阅读:211


 

邓志金介绍合作社情况

  “你仔细看,菌丝在这点儿噻。”邓志金指着大棚地里冒出的羊肚菌丝向身边人示意,小小一笼的米白色网丝正散落在泥窝里。
  雪后初晴,迤那镇中海村日头高升,一排排黑色大棚被照得隐隐反光。大棚里,羊肚菌正像这样安静地生长着。
  “羊肚菌是在番茄收完之后种的,11月种下去来年3月左右就能丰收,收完又种番茄,冬天这段时间就利用起来咯。”前不久,邓志金从邻村邀请了一个农户做羊肚菌“种植顾问”,“取经”回来后的他就开始在合作社里试种起了羊肚菌。
  “8斤羊肚菌才能得1斤的干菌,金贵得很,”第一次种植,一种就是98个大棚,邓志金对这批羊肚菌很挂心,“明年收成好的话,我就接到种。”
  2018年,在外打工的邓志金决定回到家乡,“外面打工虽然赚钱,但是照顾不到家,娃娃读书也需要人管。”2019年时,中海村要建合作社,邓志金成了中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合伙人,在村民手里流转完土地后,他租了100多个大棚种起了番茄。
  “2019年的时候因为疫情,番茄种出来了却运不出去,全都烂在了地里,这两年生意就好多了。”邓志金说,今年番茄的产量很好,一个棚的收成在8000斤左右。
  除了管理种植以外,邓志金还要负责销售,他的番茄主要销往宜宾等地,采购商都是他的老客户了。今年番茄的单价比起往年有所降低,他的销售收入在60万左右,“除去成本、合作社分红和员工工资后,我今年也能拿到几万块钱,希望明年收成和销路都能更好些。”
  邓志金的合作社里共有5户农户,其中有4个是脱贫户。往年,他们只能种植烤烟等单价不高的农产品,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种植选择一下就多了。除了流转费,他们每年还能得到销售分红,规模化的经营和销路的保障也让风险变小了许多。
  周松在2018年时就来到合作社工作了,这一干就是三年,她和村里的几个老乡长期在合作社里帮忙种植和管护,“我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大棚离家还近,我就有时间照顾娃娃咯。”此外,在农忙季,邓志金还会雇用几十个工人帮忙种植和采收,一个合作社把当地的劳动力也带动了起来。
  提起明年的打算,邓志金说还想再流转200亩地用来种植辣椒,“种植就是慢慢摸索,等到学会了技术我还想种点芹菜。”在土地上做好时节的排列组合,一年四季都有得忙,闲不住的土地上充满了农人的智慧与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