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立足实际解民忧
作者:马召凤 何艳 时间:2021-12-31 阅读:245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从调解纠纷到法律援助,从远程视频到法律宣传进家庭……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司法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居民身边事入手,切实解决居民的烦心事,让司法服务不仅深入基层,更深入人心。
调解纠纷促和谐。12月14日,患者刘娜(化名)终于结束了她和威宁某私立医院长达5年的医患纠纷。2016年9月,刘娜因口腔生两颗虎牙到威宁某私立医院牙科进行口腔矫正治疗。经过医院一年矫正治疗后,出现咬颌中线不对称,双方在经济赔偿方面一度陷入僵局。多年来,多部门多次组织协商未果。近日,该局着力解决这一民生实事,重新协调几家相关单位对这一起纠纷展开调解。经多方调解,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刘娜的司法调解案件只是县司法局司法调解的一个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局不仅着力解决一直悬而未决的调解案件,还在全县建立起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
截至目前,除去矿山、企业等调委会,全县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一个,乡镇(街道)调委会41个,村(社区)调委会619个,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建全的调解网络体系,成为了促进威宁和谐发展的一张大网,切实促进了邻里和谐社区、和睦社会稳定。
法律援助解民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司法局积极打造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全县4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法律援助站,618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每个村配备一名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该局还着力提升法律援助水平,实行法律援助“一次性办好”,就近服务群众。
近日,威宁22名农民工向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称威宁县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某自8月起拖欠他们10余万元工资,多次讨要无果。该局工作人员向吴某核实后,立即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由于该案件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法律援助律师起诉到县人民法院后,法院根据诉调对接机制,转到县司法局法治事务中心进行调解。县司法局法治事务中心接到该起案件委托调解函后,于11月29日组织双方当事人及法律援助律师进行调解。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和解,法律援助真正发挥了解民忧的作用。
远程视频暖民心。“虽然是隔着屏幕会见,但是能够了解母亲的生活情况,还是很放心!”近日,在县司法局远程会见室,雄山街道的蔡某某会见完母亲后说:“我们每个月都能申请会见一次,这样的话,我们亲属也少些牵挂,妈妈就能安心改造。”
自开展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成效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结合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切实将远程视频会见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之一,为高墙内的服刑人员与亲人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难得与亲人相见的服刑人员能够和亲人远程会见。
如今,县司法局远程视频会见在34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开通,在监狱服刑人员亲属可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申请会见,让在监狱服刑人员与其亲属进行视频语音交流,实施亲情帮教活动,真正实现“家门口探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