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1-04

威宁:“四链”模式推动苹果产业蓬勃发展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22-01-04 阅读:494


 威宁:“四链”模式推动苹果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 陈武帅


  近年来,威宁聚焦“技术、培育、产销、品牌”四链提升,解决苹果产业发展难题,打造“四链”模式着力推动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夯实“技术链”  注入“科技源”
 
  “参加培训后,学到许多种植技术,我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果园管理中,让果园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迤那镇中海村苹果种植大户王正朝高兴地说。
  在推动苹果产业发展中,威宁对种植苹果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农民对培训工作的具体需求,建立苹果种植技术培训师资库,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编写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手册,聘用苹果辅导员90人、覆盖15个苹果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共培训果农1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果农500人。
  此外,威宁还成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省农科院、贵阳学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建立新技术推广研发基地,为果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县聘果树技术员和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注重提高苹果产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和实操技能,开展苹果产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服务2100余次。组织农技专家深入苹果种植区域开展山地苹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围绕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果实采摘技术实操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强化“培育链”  抱团共发展
 
  在威宁县开发区的苹果分拣车间里,上百位工人正忙碌在生产线上,分拣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订单。
  威宁县苹果种植面积从6年前的不足6万亩发展到了如今的50万亩,正是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的结果。目前,威宁以引进和培育苹果产业龙头企业陕西海升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全县现有苹果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重点培育打造集果品生产包装、商贸物流、精深加工等产业于一体的公司,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截至目前,威宁有苹果生产、销售、物流相关经营主体200多家。
  威宁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切实发挥农民合作社在资源调配、技术服务、要素聚合上的优势,推动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生产。据悉,目前威宁苹果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挂果面积35万亩,预计产量30万吨,预计产值19.75亿元,涉及农户约10.6万户。
 
打通“产销链” 拓宽致富路
  
  近日,威宁苹果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聚贵州·服务添彩”贵州综合展馆“一码贵州”展台,得到了消费者的热力追捧,短短半天时间,就抢购了近千单。
  这是威宁打通苹果产业产销链的结果。
  不仅种出来,还要卖出去。威宁按照“定区、定人、定企、定策”的办法,主攻一线省会城市和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同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等国内外连锁商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设立旗舰店、连锁店、加盟店、批发市场档口、农超市专柜等,建立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推进苹果产销结合呈现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在苹果产业深加工方面,威宁积极开发果汁、果酒、果酱、果粉及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果品深加工产业群。扶持果品贮藏企业配备分拣、清洗、分类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不断壮大相关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以果品为主题的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衍生经济,构建果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威宁共配套建成保鲜容量2.2万吨的冷库和日分拣240吨的分拣生产线。
 
丰富“品牌链”  展示新形象
 
  前不久,在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一张张以“威宁红苹果·阳光小甜心”为主题的推介海报在这里亮相。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威宁苹果”,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水果新宠。
  威宁充分发挥“威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和公共区域品牌的优势,全县按照“统一品牌、注明产地、统一管理”的要求,积极鼓励支持涉及苹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打造自主品牌,创建形成以“威宁苹果”公共区域品牌为统领,地方品牌及企业自主品牌为补充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威宁苹果产业的品质、品位、品牌效应。目前,威宁已培育出“金冠苹果”“炭山红”“黔山红”“冰心”“糖心”等10余个苹果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将加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步伐,启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在国内外苹果市场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威宁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威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永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