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1-13

乡村振兴展风采 优良行风树口碑

作者: 时间:2022-01-13 阅读:225


 乡村振兴展风采 优良行风树口碑
——贵州人社工作先进典型人物群像素描
黄明建


  人社工作关系民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贵州人社部门履职尽责,协力争先,以就业创业等为主要抓手,为民服务、尽责尽力,大力推动服务便捷化、规范化、精准化,充分展现了人社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
  无数普通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先进个人解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土专家”杨华……一个个先进典型扎根一线,以青春之我,做奋斗之我,用实干担当为群众用心做好服务,书写了一篇篇推动时代进步的感人故事,也大力弘扬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同时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解琳: 为群众提供周到服务
 
  解琳是威宁自治县哲觉镇人社中心窗口服务工作人员,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她的工作是为群众提供社保政策咨询,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和疑惑,贴心地为前来办事的每一个人做好服务。工作中,她用心用情与人真诚沟通,让群众带着问题需求来,带着满意安心走。
  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七八十岁的老人来到哲觉镇人社中心。见办事的群众队伍排起了长龙,他们找了个后排的座位坐下,静静等候。待解琳把排队办事的群众事务办理完后,中年妇女带着老人颤巍巍地向解琳走去。中年妇女对解琳小心翼翼地说:“咱家生活很困难,已经无力赡养老人,希望能得到帮助或者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解琳接过老人的身份证发现,他的户籍并非哲觉镇。由于他长期居住本地未回乡,以至于未享受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解琳按照请示报告程序将情况反映给上级,得到可以为老人补办养老保险的答复。她据实帮老人办理了养老金申请的手续。同时,解琳还给中年妇女讲解赡养老人的有关法律法规,耐心开展思想疏导工作,就申请民政兜底保障的政策进行说明和解释。此后,老人有空都会来哲觉镇人社中心坐坐,“我现在过得很好,我来看看你!”老人对解琳说。
  一位老奶奶的养老保险问题曾让解琳感触颇深。一天下午,一位老奶奶来到哲觉镇人社中心,解琳接待了她。老奶奶是苗族,既不识字也不会讲汉语。解琳和她交流遇上了障碍。解琳立马联系局里懂苗语的村干部,电话在老奶奶和解琳间传递。通过了解情况,解琳得知老奶奶年满60岁后没有领取过养老金,希望得到人社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解琳带着老奶奶去银行办卡,并帮助她填写待遇申请表,没多久老奶奶顺利领取到养老金。解琳说:“干这份工作,语言沟通很重要,要学会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们的服务才会更周到。”
 
杨华: 发展苹果产业带富乡亲
 
  威宁自治县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土质特殊,这里出产的苹果看似其貌不扬,却透心甜,嘎嘣脆,味道独特,具有“冰心苹果”的美誉。
  一个叫杨华的人成就了这项了不起的苹果事业。杨华是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干部,也是人社部门重点跟踪服务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土专家”,贵州省果蔬领域的技术人才、核心专家,集技术成就和省市县数十项荣誉于一身。
  1993年7月,杨华从农校毕业后返回故乡创业,从此与本地零星散种的苹果结缘,一结就是28个年头。从改良品种、推广技术开始到实施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杨华的苹果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现在当地遍地开花,特别是黑石果场和雪山新街果场3000多亩标准果园实现稳产高产,成为了当地群众手中的摇钱树。
  2018年初,贵州省出台的《贵州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鼓励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脱贫攻坚一线挂职、兼职、参与项目合作或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文件出台后在全省专技人员中引起巨大反响,让希望外出创业的专技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长期从事技术指导的杨华,由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威宁自治县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有了自己的股份和分配权利。随后,他通过“三变”改革,把点选在基础条件不错的猴场镇格寨村,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新建了一个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7868亩高标准苹果种植基地,200余亩樱桃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年稳定用工已达5万人次以上,基地核心区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0余个,由此带动了威宁自治县15万亩以上苹果种植。
  下一步,杨华谋划以果蔬产业为基础,推动建立集观光旅游、运动休闲、家居康养等配套产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农旅综合体建设,吸纳更多的资金、人才,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转自《贵州日报》(本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