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孩管鸿蝶的草海记忆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瑶 周阳 时间:2022-01-18 阅读:380

小晓在路边哼唱《北方飞来的黑颈鹤》
北方飞来的黑颈鹤,
请到草海来做客。
这里的湖水最甜,
这里的鱼虾最多,
这里的乡亲最多情,
最喜欢你跳舞唱歌。
……
采访结束时,已是晚上8点,在大家的极力邀请下,她哼唱起这首《北方飞来的黑颈鹤》,歌声在寂静的夜空回荡,向着黑颈鹤夜栖的方向静静流淌……
唱歌的女孩,名叫管鸿蝶,今年19岁。
1月6日,在贵州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东山村,我们遇到这位“00后”女孩时,她和父亲正盘腿坐在草地上聊天。
在夕阳的映衬下,父女俩交谈的画面显得格外温馨。他们身后不远处,还有两只黑颈鹤正在悠闲地觅食。
管鸿蝶,小名“小晓”。人如其名,个子不高,扎着马尾,清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由于体型略微单薄,身上那件橘色羽绒服似乎大了两个码。
见记者拍照,她既大方又腼腆。大方的是不惧镜头,腼腆的是声音温和,轻轻柔柔的,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两个小酒窝若隐若现。
“每天都能看到黑颈鹤吗?”
面对提问,小晓打开了话匣子。这次采访就从描述她的一天开始——
清晨,从啾啾鸟鸣中醒来;开窗,即可拍摄到鸟儿。湿地上、湖泊边,不时可以看到觅食、飞翔、休憩的黑颈鹤……
这样的一天,对于小晓来说,太寻常不过。
小晓目前在石家庄读大一,最近刚放寒假回家。“室友听说我的家乡有黑颈鹤,都非常羡慕我。”小晓笑着说,我还给她们讲黑颈鹤的故事呢。
她热情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为招待远方的客人,她端上了当地特产苦荞茶。品一口,一股淡淡的苦味,苦尽甘来后,反而有淡淡的清香。
“我家6个娃娃在读书,有三个在读大学,小晓排行老二。我现在除了做草海巡护员外,还在外面兼职打零工,她妈妈在给别人做饭,基本能够撑起一家人的生活。”父亲管庆雨接着说,当初退耕还湖所得到的补偿款,也主要用来供孩子们读书。
“小晓,你父亲当巡护员前,做什么工作呢?”
“以前我们家靠打渔为生,但是打渔很辛苦,草海边有很多沼泽,他担心我们的安全,所以不让我们去。”
“刚转产上岸的那段时间,父亲的收入少了一截,但他从来不说……”小晓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泪珠从镜框下滑落,她擦拭着没有继续说下去。
“你每个月生活费多少?”
“最多的时候,500。”
“够用吗?”
“够,我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主要负责点餐,每天可以挣10块,假期还会去做一下兼职。”
在草海边上,像这样的家庭很多。据草海管理委员会统计,目前在草海试验区内仍然还有10万人居住,小晓一家只是一个缩影。他们一代一代守护着这片“海”,似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与黑颈鹤的故事。
“大家都非常愿意为保护黑颈鹤做出让步。”草海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补充,为了给鸟类留出更多生存空间,目前我们已有5969户居民搬出草海敏感区,6万亩耕地实现退耕还湿。
为减轻家庭负担,今年寒假,小晓还打算去广东打工,但是受疫情影响,原本买好的车票不得不退了,只能选择在家过年。
她计划利用在家的这段时间,用手机拍一些黑颈鹤的照片,开学时跟同学们再“炫耀”一下。
“爸爸是草海的守护者,我也要当好宣传员。”小晓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声音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