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菜市场里话收获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周阳 时间:2022-02-07 阅读:462

市民购买年货
近日,记者走进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农贸市场,里面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水果、肉类……
“我这个豌豆尖新鲜得很,天不亮去蔬菜批发市场进的货。”在摊位前,摊主安小银正把称好的蔬菜递给顾客,还不忘记自夸一番。
“生意怎么样?”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肖进问。
“今年不算好,平均一天毛收入就是七八百元。”安小银笑笑说。
安小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老家在龙场镇同心村。2017年搬进县城后,就在农贸市场租摊位卖菜。“刚开始只敢租一个,后来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扩大到三个。”安小银说,卖菜比老家种地强多了。
离安小银蔬菜摊位不远处,是管育等的水果摊位。柑橘、香酥梨、火龙果……各种水果琳琅满目。“这段时间礼品盒装起的水果很抢手,过年方便提起走亲访友。”管育等说,一天有2000多元的毛收入。
31岁的管育等老家斗古镇白沙村,那里土地贫瘠,用管育等的话说种地糊不住口,于是只好拖着老婆孩子外出务工。2017年搬进县城后,就在农贸市场租摊卖水果。“刚开始生意不行。”管育等说,他坚持销售的水果品质保障,斤头只多不少,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
“这已经是卖水果的第五个年头,一年挣个十多万元不成问题。”管育等说。
在靠里面的一间乡村火腿批发零售店里吊着几十只火腿。“三年火腿50元一斤,两年的40元一斤。”47岁的蒋粉兰正在给客人介绍火腿。
回忆起老家,蒋粉兰似乎有太多的苦要倾诉:“坐在高高的大山梁子上,路不通,煤炭肥料等生活农用物资要靠人背上去,吃水要用挑,一个早晨只能挑一挑水。尽管我和老公都很努力,但只勉强填饱肚子。”
2016年搬进县城后,蒋粉兰一家就在菜市场里租了这间门面卖火腿。“政府帮了我们一把,我们也要努力。我老公吃得苦,每天天不亮就开着车下乡收购火腿。四年了,这个店一年销售火腿大概20来吨吧。”蒋粉兰说,“收入还不错。”
“在这个农贸市场里,有100多户搬迁群众像安小银、管育等、蒋粉兰一样,租摊位卖东西,自主创业,找到了致富门路。”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永江说,对于搬迁群众,农贸市场的摊位租金一律打七折,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红利激励更多的搬迁群众自主创业,过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