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2-08

大街乡:牵住“牛”鼻子 走上增收路

作者:文旭 周阳 时间:2022-02-08 阅读:250


 

喂牛

  2月4日,恰逢立春,气温回升,积雪逐渐消融。
  在大街乡大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养牛场里,63岁的村民赵才忠忙着给几十头黑黝黝的安格斯牛上草上料。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管护精细点,牛就要多长点膘。”赵才忠说。
  “60多岁了,外出务工也不方便,到合作社喂牛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我很满意。”赵才忠说。除了在合作社当管理员外,赵才忠还在家里养了几头牛。“一年能卖3头小牛,至少有4万多元的收入。”赵才忠说。
  “现在合作社总存栏40头牛,其中有21头能繁母牛,9月产仔以后,我们可以赚8万元左右。”大街乡农业服务中心派驻大街村驻村干部安万聪说。
  在安万聪的带领下一路向上,记者来到山顶,威宁自治县大街乡飞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6座大棚就在这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安格斯牛哞哞叫,等待着饲养员投料。
  “我们养的600多头牛,承载着303个股东的希望寄托,一定要养好。”合作社负责人丁元凤说,前些年,大街乡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脱贫户共303户入股合作社,一方面壮大合作社养牛规模,一方面也让入股群众有稳定的分红。
  “入股群众一年的分红近30万元,且不承担任何风险。”丁元凤说,有了群众入股,养殖场的规模上来了,但这与丁元凤的初衷还有差距。“我们的目标是基础母牛存栏达到2000头。”丁元凤说。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街乡通过飞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示范引领,由该合作社提供牛犊给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育肥出售。养殖过程中,由飞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饲草购买、养牛技术培训、防疫、销售等工作,形成“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统一销售+产品营销”的肉牛全产业链,着力提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全乡9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分别采取租赁、修建等方式盘活各类闲置养殖圈舍,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牛产业。
  “养牛场发展到2000头,每年需要4000吨青贮饲料,村民可以通过种植饲草和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丁元凤说,大量的牛粪可以制成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青贮饲料的种植,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