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2-21

大街乡:搬迁户走上创业致富路

作者:李玉琴 时间:2022-02-21 阅读:297


 

马俊家的民族服饰旗舰店

  “幸福是搬出来的”,这是搬迁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大力帮扶下,搬迁群众不仅从大山搬到了县城、集镇,还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
  早春二月,走进大街乡易地扶贫搬迁集镇安置点,干净整洁的小区里,一栋栋搬迁房整齐排列,别具一格,到处一派勃勃生机。
  在搬迁户马俊家的民族服饰旗舰店,“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响彻整个屋子,马俊、王玉梅夫妻俩和工人有说有笑,正在赶做服装。
  王玉梅说:“三个人一天可以做两套做新娘装,做四五套姊妹装,一个月下来可以做四五十套。”
  马俊一家是2016年大街乡第一批搬到集镇的搬迁户,搬来的时候,夫妻俩就决定自己创业。
  马俊说:“这年头出去打工也不好找事做,学着做点生意,我去昭通买了几十米布和一台缝纫机,就在搬迁房里加工,赶集的时候拿到街上去卖,每个月有2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
  捞到了第一桶金,这让一心想做生意的马俊更加坚定了信心。“从2016年的时候只有一台缝纫机到现在的8台缝纫机,规模扩大了,每个月可以赚到1万多块钱,一年有10多万块钱的利润。”凭着夫妻俩的勤劳苦干,他们家的民族服装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收入也翻了几倍。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马俊夫妻不仅生意做得红火,还“趁热打铁”建起了加工厂。
  马俊说:“经过五年的时间,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有四五个工人。”
  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日子好起来的马俊没有忘记乡邻,他的生意刚有起色,大松村的村民王秀灵就来帮忙干活。
  王秀灵说:“我已经跟着他家做了4年了,每个月工资3600元,我老公有时候也来帮忙,在家门口就上班很方便,今年我考了驾照,每天开车上下班,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腰包鼓起来,心里美滋滋。如今,马俊家的各类服装除了线下畅销,线上也卖得风生水起,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越来越幸福。
  马俊说:“我们生产的种类有新娘装、老年装、中年装、少年装和学生装,现在有孩子帮忙销售,在拼多多、快手等平台上都有销售点,一个月要挣1万多块钱。”
  搬到集镇里,走进幸福里。据了解,大街乡集镇安置点像马俊这样的搬迁群众共202户963人。全乡以“大党建”为统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以赴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文章,确保搬迁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昂首阔步前行。
  据大街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程宗宝介绍,为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街乡多措并举,集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给予金融贷款扶持。同时,减免商铺租金,三年来共计为自主创业群众减免租金14万元,现有62户群众自主创业,户均增收10000元到20000元。
  程宗宝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就业和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促就业,确保搬迁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