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3-01

威宁加强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监管

作者:唐语明 时间:2022-03-01 阅读:291


   本报讯(通讯员 唐语明) 目前,正值在建项目复工高峰期,威宁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监管,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指标。确保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项目全入库、人员全覆盖、工资支付全监管”,重监管、强措施,全面遏制欠薪,让农民工不再忧“酬”烦“薪”。
  全面排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住建、交通、水利、工信、教育、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生态移民、经开区组织部(人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实履行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对行业内项目状态进行全面排查,及时督促目前复工的项目及新开工项目全面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六项指标”,全面统计并上报本行业(部门)监管、实施或负有管理责任的在建工程项目。每月27日前报送县保支办
  分类监管。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在建工程项目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在建项目工程项目基础台账,对已纳入平台的项目及时核实项目状态(在建、完工、停工),将在建项目400万以上或工期6个月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入库监管,督促安装实名制管理软硬件设施、配置劳资专管员,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其他工程造价400万元以下或施工期限6个月以内在建工程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做好日常监管,完工30日内由项目建设部门将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全部劳动用工、人工费拨付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报县保支办上传平台。
  强化执法。加强对县域内所有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由县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辖区内在建项目采取定期和突击进行检查,实行动态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劳动用工企业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强化对欠薪线索问题的排查,实现“早发现、早引导、早解决”,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立台账。对所有在建项目建立管理台账,就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资质、审批手续、分账拨付、资金划拨、施工结算、开设专户、银行代发、缴纳保证金、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用工管理台账、实名制考勤、劳资专管员配备、设立维权告示、参加工伤保险等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详细的档案管理台账,对未落实的以上内容项目,进行逐一销号,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截至2月28日,累计录入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企业196家,录入在职人员信息3000余条。累计按履约保证保险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5183.5297万元,现金缴纳82.4847万元。已有27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按统一标准和模式,设置了实名制门禁闸和人脸识别系统,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27个,开通银行代发27个项目,落实分账拨付项目27个,六个百分之百制度落实率为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