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骑着“铁牛”促发展 科技引领助振兴
作者:文旭 马召凤 时间:2022-03-18 阅读:250

种植现场
本报讯(记者 文旭 马召凤) 近年来,威宁按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求,加强农机应用技术培训,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装备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逐渐走上了一条强产业、夯基础、兴科技、促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3月的威宁,春风习习,草木新绿。近日,在双龙镇凉山社区贵州众果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台台播种机“哒哒哒”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子,有条不紊地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幅春耕农忙的生产图景徐徐铺开。
贵州众果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虎遵广说:“现在每天出动马铃薯播种机10余台,每天播种面积近200余亩。”
据了解,该公司除了在双龙镇凉山社区全力推进机械化春耕生产外,还在威宁多个乡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步推进种植工作。
虎遵广说:“我们公司目前拥有大、中、小型机具40余套。除了在双龙镇凉山社区自建样板示范基地700余亩之外,还为秀水、观风海、石门等乡镇1000余亩种植基地提供机械化服务。”
据虎遵广介绍,一台“铁牛”每天种植20亩,能顶80个壮汉,不仅减工降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此,机械操作手马勋权也表示赞同,机械化生产省时、省力。
马勋权说:“我在公司上班两年多了,每月工资6000元左右,一直都是开拖拉机和播种机,以前的传统种植一天只能种几亩地,现在一天一台机械就能种20亩左右,省工省力。”
骑着“铁牛”促发展,科技引领助振兴。农业产业向机械化、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不仅大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助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
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代卫平说:“今年我们动员了农业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约60家参与到春耕农机生产,目前大中型拖拉机和各种农具达3000余台,微耕机25000多台,全县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45.29%。”
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威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同时,切实对山区分散破碎和不平整的耕地进行宜机化整治,并合理配套建设机耕道,为山区机械化生产铺平道路,实现较大规模的标准化连片作业,推进贵州农机装备动力由小型农机具向大中型农机作业的转变,以及先进大中型农机具在各种农作物和蔬菜等产业上的推广运用。
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52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2万台套以上,其中农用作业机械3万台套以上。全县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企业、农机大户60家,其中,通过农机项目扶持建立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3家,共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3000余台套,农机服务能力达110万亩。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威宁一块块沃土上,各种机械往来穿梭,群众用起了播种机、旋耕机……骑上了一台台“大铁牛”,实现了科技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