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打造粮食种植领导示范点,端稳人民群众“铁饭碗”
作者:张付全 时间:2022-03-22 阅读:284
本报讯(记者 张付全)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艳阳当头,挡不住群众春耕春播的热情,在秀水镇玉米粮食种植领导示范点,一垄垄地膜,如一条条银色缎带,撒落在天地间。
近年,威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市委“11345”和县委“1234”总体思路,根据威宁山地特色农业实际,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契机,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规划粮食种植领导示范点,稳固粮食作物生产,牢牢把全县人民的粮食安全握在手里。
3月14日,记者来到秀水镇粮食种植领导示范点,到处可见群众种植“假窝窝”的忙碌身影。逐渐复苏的大地上,人头攒动,白色的塑料薄膜卷沿着开好的垄沟向前滚动着,土地正一块块被白色的塑料薄膜所覆盖。
秀水镇华丰村村民马勋排说:“现在栽包谷(玉米)还不到季节,先把肥料和粪放下去,等下雨以后再来插种。”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为了等时节,玉米种植户抢抓时节,先把农家肥和化肥覆膜,种植没有种子的“假窝窝”,等清明前后,再进行插种。
秀水镇华丰村村民马小仙告诉记者:“这两年栽洋芋效益很不好,老百姓就多数拿栽包谷(玉米),这两年栽包谷(玉米)还是可以的,一家还是栽10多亩……栽包谷(玉米),玉米杆可以喂牛,玉米籽一斤要卖一块四角多,所以栽包谷还是要划算点……”
秀水镇作为全县粮食种植领导示范点之一,2022年共建设玉米示范点5个:其中县领导示范点一个,面积2000亩,乡镇领导示范点4个,种植面积分别为200亩。
秀水镇党委副书记崔娥介绍:“为了保证每个示范点按照规划完成种植,我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由示范点领导牵头,涉及村、社区两委负责落实,要求盯死看牢地块,严格按照规划种植玉米,已经种植玉米、马铃薯的,采取双行套种的方式,确保示范点种植作物一致,在单纯种植玉米的地块,套种豆类,既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又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为确保示范点建设达标,县委、县政府为每个示范点匹配相应的建设经费,其中县领导建设示范点5万元,乡镇领导示范点5000元,建设经费将通过足额划拨到示范村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发放给示范点内的种植户。
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马智黠介绍:“根据2022年中央1号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视察知道精神,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的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县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我县今年种植粮食300万亩,其中马铃薯180万亩,建设2000亩以上的县级样板点2个,分别在双龙镇和雪山镇;种植玉米80万亩,建立2000亩以上的县级样板点3个,分别在小海镇、秀水镇、大街乡;其它粮食作物40万亩,在全县建立马铃薯、玉米乡级样板点156个。农业农村局安排技术人员对样板点进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今年全县重点推广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其中4万 亩为标准化种植,6 万亩为规模化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