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站镇:打好特色产业牌 奏响乡村振兴曲
作者:李继航 罗纱 周阳 时间:2022-03-25 阅读:247

务工群众开展春耕生产
本报讯(记者 李继航 罗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正是春耕播种的农忙时节。连日来,么站镇紧抓春日好时光,全面铺开春耕生产工作,一幅幅人勤春早的“春耕生产图”成为时下最美的风景。
近日,么站镇平原社区的田地里,大家分工协作,机械平整土地,人工覆膜播种,忙得不亦乐乎。“现在种下的白萝卜,5月初就能抢占市场,希望能有个好收成。”每天都要在基地组织人手有序种植白萝卜,平原社区种植大户卯鹏变得更忙了,“去年种蔬菜赚了40万,今年努点力,多赚一点。”
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么站镇提前落实好经营主体,筹备春耕物资,保障好产业用水,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社区帮我们协调土地,合作社提供规范化管理,还帮忙解决销路,尽管放心种。”今年,卯鹏一口气在平原社区流转370亩土地种植蔬菜,对于种植信心十足。
蔬菜一直是么站镇农业产业布局的重头戏。近年来,么站镇立足自身气候优势,以大党建为抓手,切实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平原社区蔬菜基地为核心,成立一个联合党总支,辐射带动各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吸纳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其中。
平原社区居民唐世兰从基地建立之初就将家里的5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自己也成为了基地的固定工人,每月收入稳定。“在基地务工四年了,每年有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月还有2000多的工资,还是可以的。”唐世兰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平原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分班、分组、分批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重要的蔬菜市场,及时掌握前沿市场第一手行情,将蔬菜产业发展成为订单农业。为提高蔬菜效益,合作社还把基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成立相应的生产小组,一个党员或小组长带头负责一个生产小组,进行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护,蔬菜品质和产量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群众增收、合作社创收的双赢局面。
“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蔬菜产业体系,解决了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平原社区第一书记章力坚说。
章力坚介绍,今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计划标准化种植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等蔬菜5000亩,覆盖227户农户,现在已种下近4000亩,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蔬菜7000亩。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么站镇在资源整合、产业规划、科学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强党支部引领带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顺利运转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眼下,么站镇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烤烟和养牛等主导产业。目前,已完成马铃薯种植3万余亩,其中早熟马铃薯1.2万亩,完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标准化蔬菜种植近4000亩,3个村启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化养牛,饲养能繁母牛50余头,2000亩烤烟种植任务地块落实和育苗工作已全面完成。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作用,不负春光不误农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以产业带发展,以产业增收入,以产业促振兴,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么站镇党委书记孟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