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3-28

大街乡:聚焦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陈逍 周娴 时间:2022-03-28 阅读:366


 

村民在基地务工

  本报讯(记者 陈逍 周娴) 近年来,大街乡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3月,春暖花开,走进大街乡营中村的李子基地,李子树上的花已经绽放,进入盛花期。
  脆红李是营中村结合村情实际,着力打造的富民兴村特色产业之一。该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因地制宜种植脆红李736亩。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脆红李树下套种工业辣椒,增加土地收益。如今,脆红李已进入丰产期,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营中村党支部书记王兴会说:“营中村李子园由村集体统一管护,去年在李子园套种了工业辣椒,收益比较好,这几天准备翻地把工业辣椒套种上。”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大街乡特色农业产业遍地开花,在营中村,晚秋蜜桃也春色满园,扮靓了整个乡村。桃园内,果农王富艳一家正忙着清除果树周围杂草,为今年丰产增收打好基础。
  “这段时间气候比较好,我把桃树下面的杂草除掉,把桃树管护好,提升果质。”王富艳告诉记者,2019年,她家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种植了10亩晚秋蜜桃,通过精心管理,去年开始挂果,丰收时节,每天都有人前来果园采摘,供不应求,晚秋蜜桃的种植点燃了一家人增收致富的希望。
  “去年一斤卖5元到10元不等,亩产量大概在3000斤左右,收益相当不错,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多挣点钱。”王富艳乐呵呵地说。
  营中村特色产业种植只是大街乡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街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引导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产业支撑。
  大街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吴长江说:“在营中村、金星村、兴隆村种植脆红李3500亩,在金星村种植晚秋蜜桃1500亩,在兴隆村种植玛瑙红樱桃40亩、晚秋蜜桃200 亩。全乡2022年春耕生产计划种植玉米28500 亩、马铃薯45000亩、豆类3500亩、蔬菜3500亩。”
  在该乡另一边的坪上村蔬菜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抢抓农时,抓紧种植白萝卜。大家有的覆膜、有的盖土、有的播种,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威宁县雪山鑫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美说:“基地在坪上村流转了380多亩土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种植萝卜,为周边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现在工人每天有20多个,一天可种10亩左右,争取尽快完成种植。”
  今年69岁的务工群众徐绍英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无法外出务工,基地建在家门口,为自己提供了就业便利,来基地务工,工资每天80块钱,能安安稳稳就把钱挣到腰包里。
  产业发展铺就群众致富路。据了解,大街乡将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持续把推进产业振兴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做强基础产业、做优特色产业,不断强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