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4-06

威宁:“6+N”模式顺利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作者:周凤 时间:2022-04-06 阅读:326


   本报讯(通讯员 周凤) 近年来,威宁县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发展,重点倾向就业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不断摸索和实践,在后续扶持工作方面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为导向,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N”模式,顺利实现搬迁群众返岗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园区产业。依托五里岗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增收与园区产业企业用工相结合,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截止目前依托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实现安置点移民群众就业达2000余人,仅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吸纳移民群众836人。
  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通过“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模式,利用本地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顺应有为青年返乡创业的趋势,探索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实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照看老人小孩和上班两不误的问题,帮助搬迁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增收。目前威宁县引导县内外劳动力密集型用工企业入驻车间生产,就业扶贫车间共11家,共计累计吸纳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和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平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如贵州锦祥鞋业有限公司入驻车间生产,累计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300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外转移就业。为搬迁户广泛收集招聘信息,鼓励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实现劳动力稳定就业。已在广东省建立了2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在各集中安置点挂牌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初步与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地13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可提供7000个岗位,工资待遇每月4000元至9000元不等。其中福建省漳平市青晨竹业有限公司可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务工人员工资待遇8000左右,并为员工购买五险,对贫困家庭、低保家庭、轻微残疾、戒毒康复等特殊群体劳动每人每月有300元稳岗补贴,是我县劳务派遣重点输出单位。同时在小康馨区安置点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招聘活动1次,达成就业意愿121人。
  易地扶贫搬迁+公益岗位就业。结合“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开发计划,开发护洁、护厂等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技能水平低、生活特别困难、无法实现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业,通过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473人。
  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类就业。在各安置点的物业保安、保洁已100%由搬迁群众承担。同时,加强对搬迁贫困户的公共服务类职业技术培训、家政培训,如电工、焊工、涂装工、美容师、美发师、保健按摩师、育婴师、管道工、绿化工、物业管理员等的培训,引导搬迁贫困户积极参与家政服务、建筑、餐饮、运输等行业,累计返岗就业738人。
  易地扶贫搬迁+零售业经营。将商铺、市场摊位等优先租给有开店创业意愿的搬迁群众,使其作为个体工商户获得经营性收益。在安置小区设置商业门面300余个,由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公司牵头运营,优先对移民群众出租。建设便民小吃街,小吃街共有各类特色小吃摊位88个,新改建平价农贸市场6个,目前已解决安置区13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
  据统计,全县13269户66566人搬迁对象中,共有劳动力33259人,有劳动力家庭12794户,户均劳动力2.6人。目前,已就业12794户30358人,其中县内就业13320人,县外省内就业2336人,省外14702人,综合就业率达91.2% ,户均就业2.37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一户一人就业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