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用绿色为大地增添底色
作者:祖海雪 李继航 赵莉 时间:2022-04-18 阅读:310

村民种植林木
近年来,威宁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力度,增强“造血”功能,用绿色增添大地底色,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
最美4月天,大地陆续换上了春装。雪山镇高营村作为今年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点,每天都有七八十人在荒坡上植树,大家你挖坑我放苗,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雪山镇灼甫片区护林员聂应辉说:“今年灼甫片区植树任务是2000亩,我们从4月2日开始种,预计4月底完成,主要种植油茶和花椒,现在已经种了500多亩。”
据了解,此次退耕还林雪山镇灼甫片区涉及高营、灼甫、胜利等7个村,有5名天保护林员、50余人生态护林员。随着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以及封山育林项目的不断实施,雪山镇灼甫片区也逐渐变了模样。植被多起来,山上绿起来,群众富起来,乡村更美了。
在雪山镇另一边的发地片区,护林员王运超和同伴正在巡林。自当上护林员以来,他一直都跟着管护树木。
王运超说:“发地片区有53个护林员,除开展日常工作外,我们轮流值班,加大巡查力度,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据悉,2022年雪山镇植树造林预计达12000亩,其中退耕还林5000亩、荒山造林2000亩、其它造林5000亩。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提升造林后的抚育和管护水平,加大苗木生长的追踪管理力度,保证造林成活率。
雪山镇林业站站长安清逸说:“自2016年以来,雪山镇已完成造林4万多亩,不但带来了生态效益,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44.1%提升到55%。”
3月初,在黑石头镇联营村,背水、挖坑、放苗、浇水、盖土......一连好几天,村民们分工明确,热火朝天种植经果林。
“你们看好了,种植的三棵树苗之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了,盖好土以后再铺薄膜……”村党支部书记柏小乖每天都要手把手指导村民。
村民罗永忠,作为退耕还林政策的受益者,每年只要村里组织栽树他都积极参加。2013年,村里动员他栽树,他二话没说,直接把自家的8亩土地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板栗、核桃等经果林,经过几年的发展,2020年,他的果树已经挂果,每年都有一两万的收入。
罗永忠说:“我们村土地坡度大,耕种面积少,种经果林不但能增加收入,也能为后辈子孙造福。生态好了,我们生活起来也舒心。”
“一亩地政府补贴1200元,种植果树也有了收入,日子越来越好。”说话间,罗永忠跟记者算起了收入账,细数实施退耕还林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在另一边的院子村,林业工作者带领栽树群众,大家三五成群、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浇水覆膜,一棵棵板栗和核桃树苗“站”满了山头。
“由镇政府牵头开展退耕还林,院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具体实施,村民踊跃参与,从2021年秋季到现在,院子村已退耕还林2800余亩。”院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双云说。
近年来,黑石头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态保障。2019年至2020年,共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1800亩的种植任务;2021年,黑石头镇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流转的1390亩土地全部种植完成,并完成了石漠化治理促封育3771亩的荒山造林绿化任务,义务植树6000株。
雪山镇和黑石头镇只是威宁生态建设的缩影。截至2022年4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完成76.25万亩,完成营造林57257.8亩,石漠化治理40.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93%。全县森林管护面积451万亩,林业主管部门与护林员签订管护承包合同7233份,覆盖管护面积451万亩,管护落实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