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五抓五促”扎实推进新社区建设
作者:周凤 时间:2022-04-19 阅读:245
本报讯(通讯员 周凤) 近年来,威宁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269户66566人,主要以集中安置方式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14个,为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宜居新社区,威宁以“五抓五促”为抓手,扎实推进新社区建设。
抓设施建设促便民。有效推进“十个一”创建工作,县城安置点配建1所高级中学、1所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解决一万三千余名易地扶贫搬迁适龄学生就近就地入学;合理设置9个社区卫生室,1所妇儿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医务人员197人。安置社区附属设施及水、电、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齐全,一出门就可读书、看病、乘座公交车、购物、休闲、健身、娱乐,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抓社区治理促和谐。建成社区警务室6个、视频监控498个,安装智慧门禁24个,配置巡逻车辆6台,派驻警务人员37名,实行24小时不定时开展社区治安巡查工作。实施社区网格化治理工程,采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楼栋自管委+楼层十户一体”居民自治体系切实将大社区化为小网格;组建14个综治中心,成立80个网格,选举楼栋自管委12个,组建楼层十户一体联户长490个,实现责任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抓培训就业促增收。搭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社区教”三结合方式,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培训26000余人次。采取“县劳务公司+街道分公司+合作社”形式,充分发挥劳务公司市场主体作用,生态移民局、安置点街道、后续扶持公司等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通过劳务派遣就业一批、县内企业务工就业一批、行业部门帮扶就业一批、扶贫车间务工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等“五个一批”举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搬迁群众已就业12794户30343人,其中,省外14704人,县外省内就业2336人,县内就业13303人,综合就业率达91.2% ,户均就业2.37人。
抓文化培育促融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文化服务志愿活动、普法教育活动,促进以文育人、以法教人。成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个社区建成图书室1个、文化广场1个、多功能篮球场1个、微夜校1个,满足群众增智健体需要。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设置社区家庭卫生“优劣榜”,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及文明社区创建,系统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享受新生活。
抓群众服务促示范。因地制宜选优配强社区+自管委+小组长力量,实行“七色彩虹”管理服务体制,发动搬迁群众积极主动举报或劝阻社区内部不良行为。建设智慧型社区,科学设立管理单元,对全小区实现24小时动态监管,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智能化+网格员+全民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机制,量化考核社区党建、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邻里融入等工作,全面建设务实、奋进、廉洁、和谐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