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4-22

威宁县:“三个结合”抓实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

作者:柳勇 时间:2022-04-22 阅读:540


   近年来,威宁县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以“三个结合”为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引育”两个重点,科学规划引才,系统推进育才,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政策+措施”结合,优化引育环境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威宁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高层次人才津贴发放实施细则、高质量人才服务保障等5个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1+5”政策架构,实施“34578”的人才评价、激励、服务、引进、培育综合性政策体系。人才评价树立一线倾斜、资源共享、突出实绩“三个导向”,分“四个类别”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推进人才绿卡、人才之家、党委联系、示范引领、‘人才日’活动“五项服务”,落实引进优惠、招录招聘、创业资助、税收支持、人才津贴、职称评聘、政治待遇“七项举措”,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技能、文旅产业、农村实用、经营管理、社会工作、平台载体人才培养“八大工程”。
  建立长期培养机制。县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1000万的规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县管专家和县人才团队评选命名,县人才团队每个给予20万元的建设经费,县管专家每月发放1000元专家津贴。2022年完成第一批10名县管专家、6名县管荣誉专家、8个县人才团队、2个县管荣誉人才团队评选命名。
  突破紧缺领域瓶颈。探索建立人才“蓄水池”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事业编制岗位人才引育“蓄水池”作用,为县属暂无空缺编制或岗位的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搭建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服务平台,引进教育、医疗、农业等重点领域人才47人。
 
“刚性+柔性”结合,扩宽引育渠道
 
  建强平台载体。建立广东省劳务协作工作站1个,引进电商企业孵化人才团队1个,聘请9名知名电商专家,培育电商服务站300个;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建立农村中学科技馆4个,建立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与市科协合作设立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村”各1个。
  强化素质提升。注重人才队伍、人才梯队建设的长效性,避免人才队伍断档。大规模开展“田秀才”“土专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人才培训,实现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全覆盖,全年共培训各类复合型人才10000余人次,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定581人。通过2个市级人才团队,培养产业技术骨干200余人,培育乡村振兴指导员100余人。
  突出引育实效。打造“零档案”的“快进式”,“但求所用”的“候鸟式”,“项目支撑”的“吸附式”等多种人才引育渠道。去年共招录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95名,培育产业领军人才30余名,引进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5人,与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以院地合作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医学研究生7名,获批命名市管专家6人,市级人才团队2个。
 
“线下+线上”结合,创新引育模式
 
  开展“双线”引育行动。大力推进“线下面对面、线上云签约”的“双线”人才引育模式。主动参加各类人才“双选会”、“博览会”、“招聘会”等活动。一年来,共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5名,儿科博士1名,脑针浮针专家1名;采取网上报名、审核等方式,引进5名“985”高校毕业紧缺人才。
  开展“回归”引育行动。依托党建微信公众号、政务网、威宁发布等网络平台,分层分类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联引1000余名返乡人士创业,帮助协调创业贷款1517万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次,带动1万余人次就业。
  开展“暖心”引育行动。成立县级人才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明确1名人才服务专员,协同做好人才服务,选派82名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共解决各类各级人才在申报项目、落户等方面的问题10余项,代办高层次人才“优才卡”40人,解答、咨询服务人才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