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5-17

龙街镇:打造特色乡村田园产业

作者:赵庆能 岳刚 时间:2022-05-17 阅读:407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近年来,龙街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最终目标要求,紧扣“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乡村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厉兵秣马踏征程。
 
山峦叠韵 河谷飘香
 
  走进龙河村,漫山遍野的樱桃红遍枝头,发拉河从崇山峻岭之中蜿蜒而过。采摘樱桃的游客在林间嬉戏,务工群众来回穿梭,一片繁忙热闹的的景象。
  “这里的樱桃太甜了,个大、皮薄、核小,入园品尝还免费,每年我都带着家人来采摘体验”来自威宁县城的游客赵先生说。
  龙河村群众张才英在小心翼翼的给采摘下来的樱桃盖叶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见到记者前来,开心地拉着记者尝尝,“我家2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樱桃,并且樱桃林中还套种了魔芋、玉米、土豆等,樱桃收入全部是土地额外收入。今年樱桃至少收入十多万,比以前只种庄稼收入翻了几倍”张才英说。
  据了解,龙河村气候湿热,水资源丰富,樱桃种植历史悠久。村支两委积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樱桃种植11000余亩,合作社主要是通过群众出土地种植樱桃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引进收购商的模式运营,目前已经覆盖全村744户,2789人。
  “目前,我们全村种植樱桃11000亩,其中包括石漠化治理土地300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1万余吨,按照平均每斤5元的价格,可实现近1亿元的产值,5500万元的利润,实现户均增收7万元以上,还能带动周边村寨2.5万人次就业。”龙河村党支部书记夏时旻笑洋洋地算起了账。
  林怀是大院村群众,目前已经在龙河樱桃园务工十余天,是务工群众中的口中的采摘能手。“说到采摘樱桃,没有人是我对手,我每天能摘150斤樱桃,每斤两块钱,一天300元左右的工资,下班就拿起回家交给老婆,拿给娃娃,每天都很满足。”林怀边摘樱桃边跟大家吹牛。
  “目前,我们村已经被评上了3A级旅游区,为了扩大群众增收渠道、填补樱桃产业空白季节,我们通过党员带头开始在樱桃林中试种软籽石榴、车厘子等,试种成功就在群众中全面推广。把龙河村打造成生态宜居、全年特色产业覆盖的高原特色旅游乡村。”夏时旻说。
 
满天星落地生根
 
  位于营合村的种植大棚里,满天星种植热火朝天,花卉种植大户李文带领务工群众在翻土、打垄、盖膜……
  “我以前在昆明种植了三四年花卉,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固定的销售渠道。经过前期考察,我发现营合村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非常适合种植满天星所以今年流转了260个大棚全部用于种植满天星,目前已经种了120个大棚。现在每天吸收15-20名务工群众参加种植,计划在十天左右种完,争取在七夕节前后上市。”李文说。
  务工群众江良巧说起满天星种植,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是在外面打工,经常上着班都想家,想孩子。现在我们村发展种植满天星,我们每亩地一年能拿300块流转费,还在种植基地打工,每天100元工资下班就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老人,照管孩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据了解,营合村260个农业大棚由恒大公司援建,由于位置偏远,近两年被闲置。为了有效整合利用闲置大棚和土地资源,营合村村支两委通过考察,引进花卉种植大户李文种植满天星。
  “下一步,我想在260个大棚的基础上,以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到时候回收的模式,吸引群众自行种植,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李文说。
 
有机蔬菜 绿意盎然
 
  蒙蒙细雨,走进位于奢基姑村的威宁县绿益种养殖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内,务工群众正在为准备种植青菜的地里插下有机肥料,另一旁已经种下莲花白的地里莲花白长势良好,务工群众在细心的为缺窝的地方重新补下秧苗。
  “我们合作社流转了500余亩高山土地用于种植白菜、青菜、莲花白、现香菜等,每年种植两季,第三季交给群众种植绿肥等作物。”合作社负责人张功朋说。
  据了解,奢基姑村海拔高,土壤肥沃,光线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蔬菜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龙街政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引进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群众”的模式,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群众土地经营,吸收群众在基地务工,为群众增收致富。
  张功朋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通过劳务输出去外地务工了,我们基地主主要是吸收老年人、残疾人进来务工,每天80块工资,一个月结一次。创造老年人和残疾人就业岗位,让他们继续为乡村振兴建设发挥余热,为他们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创造自己的价值。”
  “龙街镇按照“63211”的产业发展思路,依照“三层产业带”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就是海拔1800以下的区域发展樱桃等特设产业,海拔1800—2200米的区域发展粮食蔬菜产业,海拔2200米以上的区域发展农光互补和种草养畜产业。目前,我镇发展樱桃1.1万亩,完成玉米种植5.9万亩、马铃薯种植6.9万亩、烤烟种植1万亩、豆类作物1万亩以上,引进5家经营主体,标准化种植蔬菜550亩,大棚种植花卉、圣女果380亩,4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初具规模。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做实龙街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有力的产业基础,以实际行动创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龙街镇党委副书记张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