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镇:织牢交通安全网 铺就乡村振兴路
作者:赵庆能 赵伟 时间:2022-05-19 阅读:343

马刚向群众宣讲一盔一带
“隔着一道梁,见面一道坎,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是玉龙镇海拔落差大、山高坡陡的真实写照。
玉龙镇地处两省三县交汇处,牛栏江从谷底蜿蜒而过,近年来,随着交通发展,盘山公路像大山的毛细血管一样串联着各个角落的人间烟火。但是,坡陡、弯急、交通事故多发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镇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促进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多渠道筹资 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玉龙镇境内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各类公路通车里程长,但路面等级低,附属设施配套率低,普遍存在坡陡、弯多险急、路基狭窄、易塌方等特点。该镇对辖区内临水、临崖、临谷及公路桥梁、涵洞、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进行逐一建档,多渠道筹资完善乡村公路道路安全标识标牌、减速带、防护栏等,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这个路太老火了,好多都在悬崖上,以前出去坐车都感觉害怕,现在政府安装好标识牌和防护栏,放心多了。”飞蛾村村民赵二菊说。
据了解,玉龙镇已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安装标志标牌205套、波形梁护栏510米、钢绳护栏3050米、警示桩85个、减速带400米、爆闪灯22盏、广角镜22个、防撞墩30个。
多部门联动 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
“司机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接受检查,车上人员全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供疫情防控人员查验。”
在玉龙镇道路交通检查点,交警、运管、派出所民警、政府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来往车辆进行盘查,并对未戴头盔行驶的摩托车驾驶员及乘车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玉龙镇机动车辆多,群众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因此,我们主要是集中整顿重点地段交通秩序,对超载超员、黑车载客、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开展‘一带一盔’整治行动,通过暂扣车辆、警示教育、集中发放安全头盔等行动,二、三轮摩托车违章载人、未佩戴头盔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安全意识逐步提升。”玉龙镇道交办负责人马培硕说。
此外,该镇还大力开展水路交通运输整治行动,配合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进行每月不低于两次以上的水上交通安全及道路运输打非治违工作,有效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交通安全基础。
多手段宣传 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治本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
玉龙镇组织村委会,通过“大喇叭”播报、微信群宣传、集中宣讲、发放宣传单和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向群众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确保“文明出行、平安出行”的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同时,民辅警联合村(社区)“两委”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讲知识、解疑惑”,推动宣传与服务双优共融。
“我们将继续以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为核心,以更广、更快、更优的方式加大宣传,增强驾驶人的安全责任心,并与群众和驾驶员签订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交通安全氛围。”玉龙镇副镇长马刚说。
多措并举 加强水上三无船舶治理
随着象鼻岭水利枢纽建成投用,牛栏江在玉龙镇境内高峡出平湖,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三无船舶也随之滋生,整治迫在眉睫。但牛栏江地跨云南贵州两省,沿江居民世代通婚,水上来往密切,三无船舶整治困难极大。
“群众的安全意识不够,对我们工作不理解,我们刚开始整治的时候,群众就把船划到云南那边,到亲戚家去了,我们又不能跨境执法,所以每次整治难度都很大。”马培硕说。
针对困难,玉龙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积极协调县交通执法部门和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党委政府开展联合执法,两省多部门同时开展水上交通运输整治,对“三无船舶”进行脱离切割,并与江边群众签订水上交通安全承诺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实现了“三无船舶”数量清零、事故清零。
“玉龙镇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红皮花生、地萝卜、早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我们会继续全力加强交通全方面建设,助推黔货出山,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把玉龙打造成交通便利、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宜居小镇。”玉龙镇党委书记马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