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信来
作者:潘玉毅 时间:2022-05-27 阅读:248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街角巷陌忽然多了许多墨绿色的邮筒,隔着纵横交错的马路远远地望一眼,立时有一种复古的感觉入眼而来,尤其当天气转凉时,秋风吹落黄叶,两种颜色互为映衬,显得别有诗意。记忆里,现在只剩下旅游景点还有这种邮筒的存在,想不到竟已延伸到身边来了,真好!这些邮筒不仅好看,也方便了人们寄信。
关于书信,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的故事。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便是用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七封信讲述了一个过期的爱情故事,同时悄悄牵起了与之相隔半个世纪的另一段跨国之恋。可以说,这七封信就是整部电影的精髓。没有它们,电影也就乏善可陈。
想来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曾有过写信、寄信、收信、读信的经历,也许这信是家书,也许这信是情书,也许这信只是普通朋友间的书信。无论哪一种,谁也不能否认与信有关的岁月是段愉快的时光。既然有写、寄、收、读,必然也有等。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阿诺德·洛贝尔写过一个题为《等信》的童话,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只蟾蜍和一只青蛙。蟾蜍天天等信,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给它写信,故而它的信箱总是空的,它感到很难过。“等信的时间,成了我最伤心的时间。”青蛙为了让蟾蜍高兴起来,假装家里有事,跑回去给它写了一封信,路上遇到蜗牛,就托它送去。可是蜗牛的速度太慢了,走了四天才送达,期间,蟾蜍都忍不住要放弃了。但收到信的那一刻,所有的焦灼都化作了兴奋。
这个童话故事从内容到结构一点也不复杂,但是读者读起来很有“味道”,尤其是蟾蜍因为没有人给它寄信而感到失落和等信迟迟不来的那两段文字,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写信很美好,因为有所期待。写信的时候想象着对方读信时的喜悦,不由得咧嘴傻笑,连空气都变得欢快起来,而收信时的心情则与之遥相呼应。在寄与收、写与读之间,还有一个过程就是等——等信来。等信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信寄出后,盼着对方收到后能快点回复,得知对方回了信,又盼着邮差大哥能快一点送达,因为这层层叠叠的期盼,时光就变得慢了,慢到足够我们回味一生。毕业七年后,我犹然记得大学时代的信箱号码——527,因为我的信件比较多,样报、样刊、汇款单、远方朋友的问候,常常一天要跑好几趟。
而在更早之前,读高中的时候,收发信件相对要简单一些。那时候生活单调,写信也勤,写信的对象多半是初中时的同学,至于信的内容,无非是聊些日常的见闻,问问彼此最近在忙什么、身体好不好。写完就放在传达室里,隔两天去传达室看看有没有回信。班主任怕学生早恋,影响学习,有时会把信件藏到期末考试结束再发还。
现如今,电话、微信、E-mail流行,在这个网络通讯高速发达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用手写一封信了。当我们不再写信的时候,那种等信来的期盼也就渐渐地淡了,但对于书信往来的情感反倒变得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