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雅称
作者:聂难 时间:2022-05-27 阅读:1806
古人赋予了夏天很多雅称,探根求源,饶有趣味。
三夏:古人称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简称“三夏”。古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曰:“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遂名“九夏”。东晋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南朝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三伏渐终,九夏将谢。”唐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元代范椁《以琼扇一握奉政黄明府》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清代康熙皇帝曾撰联云:“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谓夏季白昼特别长。唐代杜甫《江村》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唐代沈佺期《有所思》:“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帏。”宋代张耒《夏日》诗:“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清代刘大櫆《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朱明:指夏季,汉代学者编纂的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东晋训诂学家郭璞注:“气赤而光明。”《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唐代刘禹锡《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清代孙枝蔚《惜夏》:“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朱夏:《尔雅·释天》以“夏为朱明”,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三国曹植《槐赋》云:“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晋人傅咸?《舜华赋》云:“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唐代杜甫《三营民》诗曰:“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宋代孔平仲《官松》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阳夏: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淮南子·览冥训》曰:“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炎天:本指南方,代称夏天,指炎热的天气。如南朝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宋代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明代高启《答宗人廉夜饮王氏池亭见怀》:“遥闻池上酌,凉夜失炎天。”
炎节:《梁元帝纂要》称:“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节曰炎节。”又称炎序、炎夏、夏序。唐代钱起《送薛判官赴蜀》诗曰:“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昊天:《尔雅·释天》说:“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亦名‘中昊’、‘泰夏’。”
长赢:《尔雅·释天》称:“春为发生,夏为长赢。”北齐人刘画《刘子·履言》释:“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
槐序:因槐树夏季开花,故名夏为“槐序”。明人彭大翼《山堂肆考》云:“夏曰槐序”。明代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王晏和徐孝嗣诗云:“槐序候方调。”
这些雅称从不同角度,生动地传达了人们对夏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既丰富了夏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