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5-31

君子三惜

作者:赵华刚 时间:2022-05-31 阅读:894


   在朋友书房看到一幅字画,上面写着:“君子三惜。”此字笔墨遒劲,熠熠生辉,仔细揣摩这句话,不禁使我想起“君子三惜”的哲理中与光阴和勤奋有着不可分割、休戚与共的关系。
  “君子三惜”出自《明史·周新列传》,指的是:“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其实每句话都是对君子三惜的最好诠释。做到君子三惜,需要珍惜时间,勤字当先,摈弃浑浑噩噩、碌碌为无的苟且日子,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久而久之,才能创造出令人仰慕的价值。
  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说过:“此生不学之所以可惜,是因为他学不到知识,学不到技术,学不到科学,光靠个人极为有限的经验生活,视野狭仄,思维闭塞,更为可惜的是,他无法走近真理,以真理清心明志,弃恶扬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春日是莘莘学子学习拼搏的关键时期,因为迎战中考和高考,他们背水一战,必须抓住知识弱点,力争突出重围,平时坚持多阅读、多思考、多刷题;一生也要做到勤学苦练深挖掘、励志坚持再奋发,不断攀登知识高峰,勇于探索万千奥秘,提高学术,增强学养,丰富人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作为庄稼人,除了农忙时节忙碌外,平时也不要太闲赋。当下,田间畈埂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机声隆隆,牛儿欢腾,人们旋耕土地、种瓜点豆、躬耕田亩,乐此不彼地播下春天的希望。虽然有的旱作农业,付出了不一定有满意的收成,但也要懂得庄稼不收年年种的道理,做到地有草勤锄,天不明早起。说到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离不开一个勤字,只有永葆勤劳和虔诚的本色,才有可能让粮食喜获丰收,颗粒归仓。
  作为工人及其他领域,更要树立勤奋工作、创新思维的发展理念,时刻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学习榜样,积极营造爱岗敬业、节能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始终把勤劳、勤快、勤勉、勤俭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君子三惜不仅关乎普通人,一些名人志士更是体悟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在《满江红》中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明朝诗人钱福在《明日歌》里有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说出古往今来人们总有一个诟病,就是放任自己的懒惰,耽误了很多事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让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水稻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无不都在阐述时间宝贵的真谛。
  君子三惜与勤奋及时间的故事不胜枚举,记得大诗人韩愈有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道出了只有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从而成就一种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