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6-09

贵州威宁: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共建区域自治新典范

作者: 时间:2022-06-09 阅读:284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5个以三个主体少数民族自治的县之一,是贵州省唯一以三个主体少数民族自治的县,总面积629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民族,全县总人口159.6万人,少数民族38.4万人,占总人口的23.97%。近年来,威宁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扣“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共建区域自治新典范”创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探索创新凝聚人心促共鸣、推动发展促交鸣、繁荣文化促争鸣、深化治理促和鸣的“四鸣模式”,引导形成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美好生活图景,先后获得国务院第二次、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凝聚人心促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威宁紧紧围绕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目标,通过组织实施守“圆心”、拓“半径”、扣“圆弧”三项培育行动,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群众的思想共鸣。
  组织“圆心”越守越牢。威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威宁”作为奋斗目标纳入威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写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第十八届人代会报告;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工作要点、纳入成效考核、纳入干部培训等方式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突出“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标准,选派57名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和东部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培训少数民族干部1147人,引进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骨干人才265名,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宣传“半径”越拓越宽。威宁在公园广场、自然村寨、楼群院落等场所制作安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贵州精神、中国梦等主题广告20000余平方米;自制民族团结宣传短片在214个LED显示屏和3221处楼宇电梯滚动播放,实现公共空间全覆盖;利用传统节日、地方民族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乡镇赶集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49次,发放宣传资料5.3万册,实现重要时点全介入;组织“双语”宣传队到民族村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800余场,覆盖5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团731个,开展宣讲8320场次,覆盖695210人次;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785场次,观影人数达10.1万人,实现宣传方式全方位。
  行动“圆弧”越扣越紧。威宁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学科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校管理,通过大课间、社团、校园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861所学校37.25万各族师生心中;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个,培育民族团结“七进”精品点13个,小微示范点41个;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威宁融媒、威宁发布等媒体开设专栏刊播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宣传信息1011条。威宁共有4个集体和4名个人获得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0个。
 
  推动发展促交鸣,带领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威宁紧紧围绕“让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实施合力战贫争胜、合力“四化”争先、合力创新争优三项固本行动,引导各族群众抱心贴心,全力用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鸣”发展格局,带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合力战贫争胜。脱贫攻坚战中,威宁探索出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识贫“四看法”。(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