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6-16

雄山街道:扎实推进基层“一线”工作落地生根

作者:赵英丽 时间:2022-06-16 阅读:326


   本报讯(通讯员 赵英丽) 近日,为全面深入学习领会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宣传贯彻落实工作,雄山街道扎实推进基层“一线”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让政策在一线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其他班子成员到分管部门开展宣讲;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通过群众会、院坝会、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开展宣讲。通过深入学习、精心准备,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面对面交流互动、答疑解惑。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雄山街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美化村容村貌,结合街道实际存在进寨路短板情况,2022年成功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振兴资金75万元,补齐辖区内进寨路短板7条,路面宽3米、共计长度3000米。
  让干部在一线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系列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街道以辖区住户为点,以各类道路为线,以社区为面,坚持街道主推、社区主抓、住户主责、公众参与原则,采取入户督促、干部参与、公开曝光、创建示范、适当激励方式,着力实施“七大洁美工程”,抓住“关键少数”,以点带面、全域治理,切实整治脏乱差现象。目前,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100余次,红黑榜公示40余次,社区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让问题在一线解决。为更好服务搬迁群众,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雄山街道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福康馨区群众来访登记本上,平均每天有十几个问题登记,社区干部会根据问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6号楼1501张顺先户需要换灯泡,只有老人在家”这类问题直接楼栋长处理即可登记办理完成。“10号楼1404户因费洪德患肺病、支气管炎等,今年未外出就业,家中三个学生,需要申请临时救助”这类问题需经过社区核实调查后上报街道。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搬迁群众存在的生活实际困难,雄山街道采取上下联动,将问题在一线解决,有效提高了搬迁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让形象在一线树立。在白岩社区,大家都知道有个“萝卜支书”,今年48岁的张立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自2017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2021年种植蔬菜1100亩,年销售农产品达4320吨,产值达279.4万元,实现纯收益17.6万元。其中,社区干部分红18856元,村集体分红23570元,44户入股群众分红80774元。2022年种植蔬菜1200亩,目前第一茬已进入采收期,在张支书的带领下,白岩社区2020年被评选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让成效在一线检验。搬迁只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为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雄山街道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的社会治理,高质量解决移民后扶工作,其中就业是社区治理及后扶工作的‘牛鼻子’,通过招商引资以及群众自主创业,有效解决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街道始终坚持把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目前,雄山街道有搬迁人口2327户11752人,劳动力2276户6426人,已实现稳定就业2071户5847人,就业率达91%,一户一人就业率达100%,让搬迁群众切切实实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让搬迁新区成为幸福小区。
  让成长在一线锻炼。基层党组织是社区发展的关键,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承担着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共同致富的重要职责,为全力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人员,雄山街道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标准放在选派村“两委”班子的首位,配齐社区两委班子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人,成立两个搬迁小区自管委,拥有自管委成员15名,同时选派街道得力干部4名到两个搬迁社区驻村,带领基层党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时刻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策略方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大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