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荷
作者:杨大平 时间:2022-06-23 阅读:287
初次见荷,记得是七岁那年于父亲的一幅绘画作品上,那红红的花朵,绿绿的荷叶和旁边那只可爱的青蛙,感觉很是新奇。
见到真荷,却是在36年后,一次有幸参加县人大组织到龙里县考察农村经济发展的机会,让我真正与荷来了一次短暂的相遇。时值仲夏,我被那十里荷塘所震撼,那荷的风骨与雅韵深深折服了我,清风吹动满池青荷,纱裙轻舞,那情那景,让我坠入了忘我境地。那荷的鲜活与灵动,让人感到怜惜,那弱不禁风的样子,宛若一位温婉纤柔的仙子,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受她莫名的牵引,手中相机快门响个不停。从那次30分钟的邂逅以后, 我便与荷结下了深深的情愫。为了她,我远赴河南、去过浙江、到过云南,也走过贵州不少地方,但驻足最多的还是草海湖畔的荷池。
荷之美,美在其独有的韵味与高洁的品格,美在其瞬间绽放,美在其枯萎与残缺,美在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美在其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风骨。
初春,荷池四周百花争艳,而池中之荷却不争、不语,只静静地观,慢慢的等,偷偷地孕育着新的生命,悄悄地在那如镜的水面露出小小的、尖尖的荷叶,对此古人便早就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绝句。
夏夜,荷塘特别的静谧,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感受着淡淡的夜,幽幽的月,举目荷池,悠悠的荷情便油然而起。静静的夜,体会这幽静清雅的美,静听着荷花绽放的声音,让我如痴如醉……
夏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缕阳光挤进荷池,那晶莹剔透的晨露,落满荷瓣与荷叶。在晨光的照耀下,晨露闪闪发光,似珍珠、似宝石,精美迷人。晨风吹起,满池青荷,浅吟低唱诉说着无穷的荷韵。放眼亭亭玉立于涟涟清波之上的荷花,那优雅动人的身姿,犹如刚刚沐浴后的少女,矜持而清丽。微风吹来,那缕缕的荷香随风而至,沁人心脾。
盛夏的雨,时常不期而至,条条雨丝,飘洒着落向荷池,池中的荷叶簇拥着荷花,在风的驱使下,躲来躲去,尽量避闪雨滴的袭击,躲不过,躲不过了,最终还是湿了全身,润了心肺,瞅那雨滴,有的挂在叶和瓣上似在低眉含羞,有的却为荷花脱去了外衣,露出娇嫩的莲蓬;有的仍迎风冒雨傲立,表现出不愿意服输的样子,更多的却是相互拥挤着酷似少女在雨中嬉戏,妩媚娇人……
侧耳倾听,雨滴正敲打着碧绿的荷叶,那清脆的声响伴随着风声,酷似一首交响曲,盘旋在荷池上空,久久也仍没有离去。荷风、荷韵、荷品此时表现得几尽完美,韵染着荷池,那情如静静守候的期许。
突然间,心绪在这一刻变得沉寂,仿佛思绪漫过尘世,遥寄了一缕长长的相思。步入秋季,荷,开始枯萎,渐渐凋零,其生命也将终结,可她的美依然在继续。
严寒里,人们想到的是梅花的清香四溢,绝伦绝美,却少有人知道终结了生命的荷,却仍然迎风傲雪。那枯而不朽、那凋而不伤的风格不禁让我肃然起敬,虽然是残了、枯了、凋了、败了,但却枝叶明朗、筋骨铮铮,在冰雪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展示着自己不屈的风骨和高贵的品质。那不争、不求、不贪,那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气节,真正达到了生命的至境。
人生很短,昙花一现,终有一天,你我都会同这荷一样走到生命的尽头,渐渐老去。虽然我们中仍有人始终放不下昔日的辉煌和那撑起繁华的记忆……。但不少人却以荷的姿态、荷的风骨、荷的风韵、荷的品格,不攀比、不依附,不人云亦云,真正地做了一回自己,活出了人生的风韵、风骨与品味,演绎出了人生最优美、最精致、最悦耳的旋律。
杨大平,男,汉族,闲鹤堂堂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毕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威宁自治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和文章见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影像中国网》《人民政协报》《九三学社中央网》《贵州政协报》《九三黔讯》《毕节日报》《威宁每日新闻》等媒体与网站。
杨大平,男,汉族,闲鹤堂堂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毕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威宁自治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和文章见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影像中国网》《人民政协报》《九三学社中央网》《贵州政协报》《九三黔讯》《毕节日报》《威宁每日新闻》等媒体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