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山街道:筑牢“五个体系” 让搬迁群众过上“五心”生活
作者:赵英丽 时间:2022-06-30 阅读:269

组织搬迁群众参加插花培训
十三五期间,雄山街道共迁入易地扶贫搬迁2333户11794人。近年来,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该街道全力筑牢“五个体系”,让搬迁群众过上“五心”生活。
筑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搬迁群众“过得顺心”。该街道立足新社区标准,规划建成“六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三室”(卫生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党员活动室),在辖区内及周边规划配套建成幼儿园2所、小学3所、中学2所、高中1所、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面织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目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筑牢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让搬迁群众“充满信心”。精准落实就业信息台账管理,搬迁群众中现有劳动力6724人,该街道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社区教“三结合”方式,围绕刺绣、艺工、家政、物业管理、电焊、育婴师、消防、厨师等领域培训搬迁群众4000余人次,切实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充分整合社区资源,设立护林、保洁、保安及网格管理岗位82个,建成扶贫车间2个。鼓励21户搬迁群众通过开设餐饮店、便利店、康复中心、洗车场、摆摊卖菜等方式创业就业。全面收集县内外招聘信息向群众推送,已实现就业5818人,就业率达86.53%,一户一人就业率达100%。
筑牢文化服务体系,让搬迁群众“感到舒心”。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36场4684人次、文化服务志愿活动12场784人次、普法教育活动9场365人次,以文育人、以法教人,引导群众感党恩、讲文明、守纪律。成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力开展文化进社区、走访关爱未成年人、评选好人好事等活动,搭建平台助力搬迁群众交流、融合,共建新型和谐新家园。建成图书室2个、文化广场及多功能篮球场2个、微夜校2个,满足群众增智健体需要。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教育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
筑牢社区治理体系,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建成社区警务室2个,配置巡逻车辆2台,派驻12名警务人员分两个值班组全天候开展小区安全巡查,聘用安保员6名辅助警务人员开展社区治安巡查,安装95个视频监控,人防与技防“两网”互助,管理能力、处突能力全面加强。实施社区网格化治理工程,将社区支部书记及两委8名干部分别明确为网格长、网格员,海选61名威望高、品德好的搬迁群众作为联户长,建成“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管理平台,切实将大社区化为小网格,责任化、精细化管理社区,让小网格守护大安全。抓实美丽社区建设,聘用12名保洁员全领域、全天候保洁小区,确保小区干净整洁、群众舒心生活。
筑牢基层党建体系,让搬迁群众“坚定决心”。成立2个党支部,切实强化社区管理组织力、统揽力。落实党员队伍跟踪管理及培养机制,培养社区党员71名。科学设立管理单元,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强化党员日常教育与管理,切实提升社区党员谋事、想事、干事能力,夯实党对社区的管理基础。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机制,量化考核社区党建、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邻里融入等工作,推动社区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高效率开展,建设务实、奋进、廉洁、和谐新社区。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坚定自力更生、向前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