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7-07

威宁县检察院:法治之歌 护航成长

作者:张怡 蒋仕祥 王戡 张贵丽 时间:2022-07-07 阅读:233


 

法治音乐课

  “如果可以,我愿转身回到从前,守候父母身边……”新发乡华沙小学的教室里,伴着清脆的竹笛声,孩子们整齐嘹亮的歌声从窗户里飘扬开来。课后,蒋仕祥收拾好乐器和教案,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华沙小学。夕阳余晖里,奋力挥舞的小手和逐渐远去的背影,为此次威宁县检察院民族乡镇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新发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支竹笛,一把二胡,历时一个多月,已经64岁的蒋仕祥把自己独创的“法治音乐课”带到新发乡的16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共计5200余名师生接受法治教育。“孩子们的心是纯洁的,音乐也是纯洁的,和孩子们用音乐来沟通,是没有障碍的。看着他们纯净的眼睛,总能迸发出很多的灵感,对于下一首法治音乐歌曲的创作,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蒋仕祥感慨道。
  课堂上,蒋仕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与校园热点问题相结合,围绕“拒绝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等话题展开,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教孩子们认识隐私部位,保护自己。还通过发生在县内的典型案例,对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进行深入剖析。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蒋仕祥向同学们教唱了以涉罪未成年人悔过书作为蓝本而自主创作的法治歌曲《如果可以》《梦醒》。朴实、真挚的歌词发人深省,引发同学们的共鸣。蒋仕祥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希望大家冲动时能想起今天教唱的歌曲,控制住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 
  新发乡法治进校园全覆盖,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蒋仕祥又将带着他的竹笛和二胡,踏上另外一个乡镇的土地,把“法治音乐课”带给更多的孩子。
  以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授课方式实现法律的有效传播,用爱心和法治力量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堡垒。一直以来,威宁县检察院都致力于探索和开展互动体验性强的“沉浸式”法治教育模式。“法治音乐课”就是威宁县检察院推出的一项精品法治课程。威宁县“守未联盟”工作室在蒋仕祥的带领下,谱写多首法治歌曲,不断充实“法治音乐课”的内容。该课程一经推出,受到全县师生广泛欢迎。五年多以来,蒋仕祥在新发乡、玉龙镇、龙场镇等少数民族占比较高的50余所村小学、幼儿园上“法治音乐课”200余场,2万余名师生接受教育。蒋仕祥被多所学校争相聘请为法治副校长。检察日报曾对“法治音乐课”进行专版报道。2021年10月,在毕节市第三届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大赛中,“法治音乐课”在比赛中连续斩获“一等奖”“最佳陈述奖”“最佳答辩奖”三大奖项。为进一步扩大“法治音乐课”覆盖面,威宁县检察院与学校共同搭建检校合作平台,结对开展“青蓝工程”课题,将法治音乐的理念、创作背景、教授学生达到的目的等方面教授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再教授学生的模式,让更多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愉快放松的歌唱中,达到学法的目的。威宁县检察院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法治教育新模式,搭建“检校共建”平台,立足检察职能,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对未成年人进行立体保护,有效降低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