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07-08

哈喇河镇海外村: “药”走品牌化 “药”能富农村

作者:马召凤 卯龙艳 何艳 时间:2022-07-08 阅读:407


 

工人马贤彩正在中药材基地锄草



哈喇河中药材基地的中药材培育室

 
  盛夏七月,骄阳如火,草木繁盛。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的同时,为哈喇河镇的几百亩中药材提供着充足的养分。
  走进哈喇河镇海外村的中药材基地,成片的中药材正昂头生长,阳光下,一片片重楼、白芨等药材沿着山坡分布,基地中药材大棚内,从组培室移栽出来的白芨逐渐适应土地,生长开来。大棚外,务工的农户们正在低头锄草,夏日的忙碌正在骄阳下热气腾腾。
  而在另外一边,中药材基地的组培中心内,标准的培养基消毒室、接苗室、光照室等规范化设施全部配备。沿途参观走访,只见工作人员穿着规范,消毒的消毒,接苗的接苗,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活着。
  在基地组培中心的光照室的一个个玻璃瓶子内,绿油油的中药材嫩苗正在营养液的养分供给下生长。基地技术人员穿梭其间,一会儿看看猕猴桃苗,一会儿看看黄精苗、白芨苗等。培育的药材苗长大就可以移植到外面的大棚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棚生活后在逐步移栽到露天药材基地。
  “我们的组培室采用的是订单式的经营模式,外面的公司需要药材苗,下单后我们就开始培育。”技术人员马旭介绍道,基地不仅拥有自己的组培室,也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还大量收购本地中药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据了解,海外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于2018年建成,其中,组培光照室2000平方米、温凉大棚50亩,露天中药材500余亩,培育种植的中药材包括金线莲、白芨、黄精、半夏等6种。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利益分红、就近务工等带动了周围农户稳定就业,也为基地带来不错的收入。
  “呐,这两亩白芨种了3年才采收,去年我们卖了10万元。差不多一亩地一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基地技术人员马旭指着白芨介绍道。
  “药”能致富,“药”能兴村,哈喇河镇海外村中药材基地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发展了中药材产业,逐渐打响了中药材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药房”,带动着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就在基地帮忙拔草、移栽、采收,工作也不苦,还能两头兼顾,把家里的事情忙完了就过来,一天80块钱还供应午饭。”工人马贤彩表示。
  和马贤彩一样,马永群也是常年在基地务工的工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马永群家有4亩土地流转给了中药材基地。作为脱贫户,马永群在基地干活更加认真努力,基地每天给他发的工资是90元。“很满意了,我家4亩地一年基地给我24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我自己也常年在里头打工。”
  据了解,目前基地稳定的务工人员是32人,多数来自脱贫户家庭。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走好品牌化路线,把我们哈喇河中药材的口碑打响,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马仁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