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暑事
作者:袁俊 时间:2022-07-12 阅读:313
童年时代,一年一度的暑假是最诱惑人的,而我的暑假回想起来野趣十足,兴味盎然。与同学们一起摘莲蓬,下湖嬉水,在屋前的小河里摸鱼虾,但最难忘的是为生产队捉虫。
记得小学时的暑假,本村的学生都放假了,小队把我们这些放假的学生都召集起来,为生产队的农作物捉虫。水田里捉稻虫,旱地里捉棉花虫。那时候捉虫是有偿劳动,每捉五个虫一分钱。
每天天刚朦朦亮,就会被父母叫醒,准备好捉虫的瓶子,用绳子系好,便于携带。大家虽然都还睡意未消,可马上都打起了精神。到了目的地后,小队会计袁善超就会给我们介绍要下哪块土,捉哪种虫,讲清楚后,一伙十几人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捉虫没有什么技巧,最主要的是要眼快,发现有虫在棉花叶子,或稻谷叶子上就要把有虫的叶子摘下来,把虫抖进瓶子里。那时同学们捉虫精神不亚于听课时一样聚精会神,每个人都进入了角色,没有人叫累,只要将自己瓶子里的虫捉满就是最大的安慰。这样一直从清晨六点钟干到太阳火辣辣地射出来,直到受不了才收工,一般在10点左右,因为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
收工以后,大家都要聚到小队会计善超哥家里去,这时最忙的就算会计善超哥一人了。每个同学捉到的虫,都要让他一一数过,捉虫的人则在现场监督,生怕少算了一个虫,每个学生的虫数完了以后,会计便和众学生一起把捉到的虫销毁。然后就是“发工资”,生产队将准备好的零钱一个个发完后,大家各自回家吃饭,明天照常在指定的那块地里捉虫。
这样一连干了一个多月,每天都是照常捉虫,照常发钱,生产队最讲信用,从不拖欠我们一分钱,一个暑假下来,能挣好几块钱呢!
那时我们大概只有十一、二岁,这也可能是我学生时代搞“勤工俭学”的最早记录了,既参加了劳动,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生活在今天的小学生,虽然不必一味仿效过去,但适当地参加劳动,接触社会实践无疑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