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 合力攻坚走新路
作者: 时间:2022-07-21 阅读:352
(上接1版)
…………
威宁不一样了,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翻天覆地。
以前的威宁,县城仅限于老城区街心花园馆子街一带,走出南门和北门客运站,就到了城外。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县城早已向四周延展开来,新老城区齐头并进,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城镇化率达48.47%,一座小县城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
不仅是城市,乡村也有自己的大作为。
近年来,么站镇平原社区的群众也过上了数字化生活。村里有个大事小情,只需要通过接入家家户户的数字乡村安防监控系统就能精准通知到人。夏家院组的夏朝友笑称:“现在我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我种那两亩蔬菜的情况。”
数字平台的搭建,让乡村治理更加智慧化、法治化。平原社区安防监控系统集智慧党建、政务管理、云端监控、车辆抓拍、远程对话、电子定位为一体。威宁烟草专卖局派驻么站镇平原社区第一书记章力坚介绍:“有了监控系统,哪里有矛盾纠纷,我们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并到场化解,也能通过远程对话劝导。同时,对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发展,是威宁人民始终不变的追求。相信随着《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一个个重磅政策推出,威宁这块璞玉也将熠熠生辉,威宁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高原湿地生态滨湖城市”的目标近在咫尺。
■ 蔬菜种植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 蔬菜种植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环境,以及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为威宁种植高原冷凉蔬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基础。近年来,威宁按照兴产业、带民富的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蔬菜种植产业,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种好香葱“向钱葱”。盛夏时节,走进双龙镇香葱基地,放眼望去,满目葱郁的香葱身姿挺拔、长势喜人,百余名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收、称重、装车。
“我把家里的4.5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一年的价格流转给基地,一年流转费有4500元,还能在基地里面务工,平均一个月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务工群众马江会笑着说。
该香葱基地由当地政府引进威宁豪瑞达农资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流转土地经营,并吸纳群众到基地务工,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基地香葱亩产达到2.5吨,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亩地毛收入12000多元。”威宁豪瑞达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鹏说。“目前基地主要种植香葱,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小瓜、黄瓜、西红柿和蒜苗等蔬菜种植,争取明年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双龙镇今年共种植蔬菜8600余亩。香葱、青花菜、白萝卜、白菜等各色蔬菜陆续上市销售,“菜篮子”慢慢变成了“钱袋子”。
时下,威宁县城周边的双龙镇、草海镇均以蔬菜产业为主,放眼望去,一片方方正正、错落有致的菜地跃入眼前,笔直的便道、纵横的沟渠有序穿插在田间地头,节水喷滴灌洋洋洒洒,万亩蔬菜基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草海镇党委书记许定华说:“蔬菜产业是威宁的优势品牌,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我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及时转变运作模式,优化制度供给、政策供给、服务供给,把不该管的‘放’给市场,有效推动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打造了一批蔬菜产业样板基地、效益基地,助推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向风求动能 向光寻“钱景”
■ 向风求动能 向光寻“钱景”
时下,在威宁的山山岭岭,洒向威宁大地的阳光,正通过连绵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吹向威宁大山的风,通过转动的风车转化为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能;奔腾的河水,在水电站的作用下,成为供给人类用电的一大来源。
近年来,威宁依托丰富的风、光、水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智能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2011年,首个风能发电站落地威宁。
2015年,地处岔河镇和海拉镇境内的平箐梁子“平箐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这是贵州省建设的首个光伏电站。
2016年,全省首个农业光伏电站——贵州金元威宁么站农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贵州省第一个农业与光伏合作的“农光互补”项目,标志着威宁新能源开发在整个贵州迈出了崭新一步。
2019年、2020年威宁能源公司项目获批容量和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均为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威宁累计建成并网发电清洁能源项目62个,装机规模368万千瓦,总投资261.9亿元。其中:风电项目26个,装机128.65万千瓦,总投资121.96亿元;光伏项目35个,装机215.3万千瓦,总投资115.44亿元。累计发电261亿度,累计产值达到130亿元。
清洁能源项目不仅为原本贫瘠的乌蒙山脉增添现代化色彩,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
双龙镇高山村仙水窝光伏发电项目下,村民锁正元正在光伏板下忙碌着割草回家养牛。
几年前,锁正元把自家10余亩荒坡流转给公司,签了20年合同,前5年每亩流转费500元,然后每5年流转费增加10%。锁正元家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就有六七千元收入。除此之外,土地流转之后,锁正元在流转给公司的10余亩光伏电站下的土地种上了黑麦草,用黑麦草养牛。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上面是光伏,下面是特色农业,这是威宁很多“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运作模式,也是威宁“新能源+”发展的成果。
风生水起,风光无限,威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向大自然要新动能,向新“动力”要新活力,新能源必将书写威宁发展的新篇章。让“风光”惠及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让“风光”下的产业惠及威宁百姓。
新时代,新征程,威宁自治县始终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步履不停推动新发展、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为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威宁的新局面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