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嵘坤率调研组到威宁调研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工作
作者:罗喜贵 付立军 时间:2022-07-22 阅读:343
本报讯(记者 罗喜贵 付立军) 7月18日至19日,省乡村振兴局局长穆嵘坤率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维佳,省民宗委副主任王泉松,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庆才,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贺承珊,省乡村振兴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田维秋和资金管理处处长潘珊、监督检查处处长杨恩琼、开发指导处处长王晓峰、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李大雄等组成调研组赴威宁调研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县委书记胡敬斌,市委副秘书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郑建旭,县委副书记、县长邓林,县委副书记胡智光,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丁现利,县委常委、副县长龚德旭、杨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达聪等参加调研或座谈。
18日,调研组深入新发乡花园村民族村寨调研旱改水项目点、啊嘎村广州对口帮扶威宁援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试点项目点的建设使用情况和农户庭院、脱贫监测户等情况;19日,调研组又深入雪山镇肉牛养殖大户、乌撒牧场、乌撒肉牛养殖场,雪山镇发地村马铃薯育种基地,小海镇三河村肉牛养殖场、青贮玉米示范点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座谈会上,穆嵘坤指出,威宁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央、省、市高度重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各项衔接贯通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防止脱贫人口出现规模性返贫。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认真总结和提炼经验做法,努力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等方面探索有效经验,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特色田园村寨,为威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穆嵘坤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做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治理。要在尊重群众意愿、为群众而建、让群众来建上持续发力,按照“三美五示范”的要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村情实际,合理规划庭院,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经济收入、美化乡村环境,切实让庭院经济成为促进村容村貌更加美丽,人居环境更加改善、和谐、健康的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新型化。要充分利用民族发展资金打造特色民族村寨,加强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村寨发展。要抢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加大政策研究,做好联系对接,密切关注乡村振兴项目筹划,全力做好项目储备包装与项目申报工作。要精准谋划包装项目,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转型提速、全面推动升级,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穆嵘坤要求,威宁要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产业可持续性、稳定性发展,实现农业强县、农业稳县,助力全县经济发展。要坚持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特产业,深入推进马铃薯、肉牛等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提高产量产值,拓展市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增加群众收入。要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产业保障。要加大家庭农场政策扶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以高质量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要压紧压实责任,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慎终如始的高度警觉,将各项工作抓细抓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会上,市、县有关领导分别汇报了有关情况,与会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
县委办、县政府办、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宗局等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或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