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挂窗
作者:路来森 时间:2022-07-25 阅读:252
一月挂窗,无论是圆月,还是弦月,都娴美,都雅静。
一月挂窗,人在窗前,宜静思,宜读书,宜幽赏。
最好在乡间,房屋是砖瓦房,或者草坯房,窗是木格窗,白纸糊就,洁白的窗纸,泛着柔软的光芒,似静好的日子,安闲而舒适。窗前,最好有树,一株石榴树,或者一棵梧桐树,都好。
圆月在天,天蓝月白,月光照在窗前的树上,银灰流淌,地面洒下斑驳的影子,窗纸上,枝影横斜,如花树摇曳。此时,人在窗前,或坐或立,都好。最好,什么事也别想,只是看着那一窗的月光,看着高天的那一轮圆月。让心,沉静在静谧的湖泊里,接受月辉的沐浴,接受圆月的窥视。
窗前明月光,明月在天,更在心。
月辉太亮,照醒了栖息的蝉,于是,一蝉鸣响,群蝉呼应,蝉声阵阵,在月光里弥散,仿佛那月光,也生发出清脆的声响。夜半时分,月明惊树鸟,蓦然一声鸟鸣,一只鸟儿直冲云霄,锐利的鸟鸣声,划破夜的岑寂,一份惊心,一份惊喜。
这个时候,一定要想,要思,也应只想那些美好的事情。比如,童年的往事,情人的私语,荫下品茶,月下散步,临泉抚琴,雨天读书,踏雪寻梅……
件件事情,都那么安静,都那么高雅,都那么清秀、隽永,都那么怡情悦性。
站得累了,便坐下,拧亮一盏台灯,读几页书。
古人,是可以就着月光读书的,因为古书的字是毛笔写成,字大疏朗,明亮的月光足以照亮一行行墨字。所以,清人黄图珌在其《看山阁闲笔》中,才有如此描述:“夫月朗风清,谓之良夜。良夜读书,其乐何似!况月明如水,能洗涤吾尘襟;风扑如绵,可吹醒人痴梦。燃藜灯,囚萤火,总不若清光皓影,照吾夜读尔。”
月朗风清、月明如水、清光皓影,如此月夜,有好风景,有好心情,有好意境,读书自是大好的事情,真可谓“锦上添花”矣。月好,书好,如此,又怎会不“洗涤吾尘襟”,怎会不“吹醒人痴梦”?
如今读书,虽是在台灯之下,但毕竟还是有月光氤氲四周,毕竟还有明月一轮,挂于窗前。月光氤氲,你的心中,便就弥漫月香,一派朗澈;一月挂窗,若然读得累了,自可推窗迎月,于是,心豁然,情怡然,逸然,何其快意哉!
弦月,总会给人一种蓦然的惊喜。
夜半醒来,弦月在天,是下弦月。
只是一弯,浅浅的一弯,薄薄的一弯,依稀在梦中。此时,窗是开的,透过窗口,弦月仿佛就挂在窗前的树梢上。轻飘飘,黄洋洋,红洋洋,橘红的颜色,是佛祖手中捻着的一片贝叶。
此时,夜静,月静,树静,人亦静。时间,在安静中流淌;那枚弦月,在安静中飘逸;人心,则在安静中逍遥。此时,无所思,就是思,思在无际中,思在汪洋中;此时,安静就是一种美,一种静谧的美,一种佛性的美,一种杳渺的美,一种幽俏的美。
老子曰:“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月挂窗,此时,人,沉浸在月造就的大美之中。